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沈彩虹>>成果展示>>文章内容
让教室说话——《理想教室》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4-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金萍

《理想教室》读后感

常州市龙城小学宦欢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我们竭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己和同学。”

大师的这句话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创造环境、环境塑造人。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这本书《理想的教室》正是从教室环境布置入手,具体介绍了如何通过教室环境布置和空间设计利用,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出示书本封面)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上海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班主任——洪耀伟和他所带领的班主任团队。书里展现的正是他和他的团队围绕“教室环境布置”进行的探索实践的过程。

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

除了第1、2、3章,介绍了打造理想教室的原则、策略、工具,其它章节,分别介绍了如何布置前黑板、墙壁、讲台、读书角、课桌椅、地面、黑板报、门窗和卫生角。

在分章节介绍这些地方的布置时,大多由现场故事、实用妙招、问答和博览四个部分组成。

现场故事,是围绕该主题的系列教育故事。妙招分享则用文字介绍、图片、表格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各种布置和管理的方法,很具有实际参考性。问答部分很像是线上作者答疑会,一问一答间,把教者的理念和细微处的设计都融于其中。博览,则是用真实的教室布置照片,为读者提供了借鉴。(出示66页的图)

以教室前的黑板如何设计这一章为例。

李老师先用3个教育故事介绍了黑板空间怎么用。

她从自己看到教室黑板抠着擦(保留一部分,擦一部分)的故事说起自己如何把黑板分区域设计,从矮个子老师无法把计算题写不到黑板上沿,于是发动学生,请高个子男生帮忙写谈的是黑板布置中的岗位设置,还讲了自己利用黑板上的生日祝贺区,满足班级里一位内向、心情抑郁的学生渴望被集体关注的愿望。一块小小的黑板因为了有了老师用心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拥有了温度。

在实用妙招中,这位老师不关展示了黑板实物,还进行了图表式的分析说明,简洁又明了地介绍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这就是书中的一张黑板设计示意图。这张图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比如:右侧的表扬区,写的是学生姓名,提醒区写的是学号。写全名,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写学号是让学生在心理不抵触,起到提醒作用。

还是黑板右上角的学生生日祝贺区。在这里,老师会根据学生生日,写上1、2句有该生特点的祝福语。

在问答区,李老师又介绍了自己的理念。

黑板设计的原则:工作细化、包干到人、全班总动员。

工作细化,是让每块内容变得简单好操作。包干到人让每块内容得到落实。全班总动员,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来。

有理有据,有实践有思考,这样一本书,真的很有参考价值。

 

当然,读一本书,不能光读作法,我把前2章中涉及到的理念也做了一些梳理,在此也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教室布置打造“理想的教室”,目的是:彰显环境育人、体现人文关怀、解决师生需求。

通过“理想的教室”的打造,作者力图彰显班级特色,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情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

在进行教室环境布置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共生原则。(1、教师主体。身体力行,了解学生。2、学生主体。培训引导,以点带面。)

二、美育原则。(1、实用原则。2、审美功能。3、教育功能。)

三、人本原则。(1、符合年龄特征。2、符合学段特征。3、符合学生真实需求。)

四、承启原则。(1、传承性。2、时代性)

五、发展原则。(1、定期更新。2、注重创新。3、全员参与。)

 

在谈及理想教室的维护和管理时,洪老师提到了的一些方法和我们平时的岗位建设有殊途同归之感。

比如,在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动力会越来越弱。洪老师就提出了用学生的名字冠名图书角、饮水处、讲台,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我是班级主人。

在教室环境布置的后续管理中,老师建立了岗位评价制度,一学期对岗位冠名的学生进行评比,请任课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为了让学生爱护桌椅,开展“课桌椅选美赛”,共同制定评比项目、标准和奖励方法,定期进行评比。

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在布置教室时,也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环境的设计。在布置教室时,我们也会关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布置。作品展示也会尽量多地展示更多的学生作品。

先说说我以往的做法吧!

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主题。

不同的小队,不同的创意。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学期初,以小队为单位,决定小队负责的时间;根据学校活动和感兴趣的节日等确定主题;面向全班同学发布板报主题、征集素材;挑选作品、设计框架、张贴板板;最后,少不了的是向全班同学介绍小队成员如此设计的初衷、过程中的感受。如果得到赞赏自然开心,听到意见也能侃侃而谈,如果觉得别人说得有道理,就欣然接受并再次调整。正是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每个队员的鉴赏和动手能力在不断提升。

谁是你们眼中最美丽的老师?我爱我家(图片)

以上的两张照片,分别是我们班在教师节和妇女节时布置的专题板报。

 

再来说说制定班规吧。如我,接手上一个班级时。一年级时,主要是老师定班规。班规虽然是一下子告知学生,但在实行的过程中,其实是有重点,一般是一个星期,跟进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我会板书在黑板的一侧,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如果这个主题,做得不到位,第二个星期,会继续强化。到了二年级,学生对于班级常规有了自己的认知,于是就会以小队单位,共同修订班规。每个小队先聚在一起商量,然后上台交流;交流时,大家都同意的,就进修订。孩子们还会就一条班规展开讨论,商量出更好的方式。班规出堂后,就是制定反馈表,及时反馈。

当然,这个过程,我认为也和班级的整体班风有关。说实话,我现在的所带的班级就还在执行老师制定的班规这一阶段。所以,我认为,任何的班级管理方法都不是固定的,还是需要根据班级情况,做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情况的调整。

 

当然,我认为这本书里最有意思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读着这些故事,我仿佛就看到了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也在阅读中得到了解答。最后,要谢谢陈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到图书馆里找到它,翻开它,走近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