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生,向阳生长
--新北区名校长“青年骨干人才成长营”学习中期总结
魏村中心小学 恽慧
学习篇:勤思善学,努力提升
一、从读书中开拓视域和思维
参加成长营以来,我读的书不再仅限于学科教学类,而是增加了一些管理类书籍,《让生命诗意地栖居》、《教育的目的》、《童年的秘密》、《U型理论》、《赋能》等等。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让生命诗意地栖居》。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从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去探究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开启管理学习之旅,也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我想,规划带给了我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东西。不管是从何种角度,我们的人生、学习、工作、家庭,都同样受益。进入成长营以后,很多事情我都更有规划,更合理地去安排很多事情,这也让我的工作生活更为有序,更有目标和方向感,不再焦虑烦躁。
而《赋能》和《U型理论》这类书虽然让我一开始觉得遥远而陌生。但是这些书给我打开了另一扇门。比如《赋能》,从美国高级军官的身上,我学习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管理者,考虑的问题就不能是单个的个体,而是要从全局出发,运用和发挥团队的作用。这对我们的学校发展、教学管理都是很有启发性的。而走进《U型理论》作者的世界,就可以领会这本书的精髓--改变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很多东西,看表面和内里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需要强大的理论引领,文化底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们要不断地改变自己,敢于迎接新的挑战,去适应这个世界,然后才能更好地引导我们的学生,指引我们的工作方向。《童年的秘密》让我觉得,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们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和行为。
读管理类书籍,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我的思维,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不再局限于努力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让我开始接触管理这一字眼,并开始反思。
二、从活动中碰撞智慧和灵感
成长营的活动每次都充满挑战,每次活动前我都有点紧张,生怕自己在活动中表现不好,有时又常觉得自己所知有限,能力欠缺。所以每次活动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神贯注,悉心学习,不管是从领衔人那里,还是小伙伴们身上,我都觉可以学到很多。
就像在吴永军教授来现场指导的“提升课题研究与管理能力”活动中,钱校长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新的任务,针对龙二小的一个音乐课题进行剖析,讨论其亮点及问题,让我们从自我课题的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转变为一个指导者,从课题管理者的角度去分析他人的课题。我们一向都是给专家作课题汇报,听取专家们的意见,然后自己再修改完善,现在却需要我们来评说他人的课题研究,我当时想我应该怎样去分析呢?而且又是音乐学科,是我完全不在行的学科教学。我让自己完全进入这个课题的思考状态中,想象自己就是一名音乐教师,一个音乐组的课题研究负责人,就这个课题内容展开我自己的思考,我需要研究什么,我为什么要开展这个研究,目的何在,意义何在,再回顾以往课题研究的经历和自己学习到的一些优秀课题方案,去对比反思总结。在完成我们小组的讨论、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和钱校长、吴教授的点评后,我觉得刚开始参加活动的忐忑不安都消失殆尽,剩下的满满都是学习后的愉悦与兴奋。虽然做课题真的是一件非常烧脑,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正是这种痛激发着、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激励着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惰性,去揭开很多看似华丽的外表,找出隐藏的问题,去思考、探究,把实践技能变成理论知识,使自己不仅仅只是会上课,更会反思,做研究,让自己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在研训中提升素养和格局
(一)暑期培训
1、视野和格局
这两个词来自选修课--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郭惠民的《中国与世界如何管理“修昔底得陷阱”之风险》。人的视野和格局也是密切相关的,当一个人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小空间中成长发展时,其心胸也会变得不一样,要打开自己的格局,肯定要先开阔自己的视野,大视野才能打开大格局。突然想到自己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时,常常不知如何去解决,常常为此烦恼,现在想来,也许只是因为自己的圈子太小,视野太窄,看不到更远更深的东西,于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也许只有看的更通透,才能让自己把更多的工作做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2、责任和担当
责任和担当,这两个词是我们教师经常听到,也时刻铭记于心的,但是这次的学习却让我对这两个词有了更深切的感悟。这次的很多课程,看起来就像是为校长们量身打造的,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在这些课程中,被授课老师反复提及的词就是--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学校教育管理者,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的责任也许只是教授好知识,管理好自己的学生和班级,但是上升到学校管理者,这份责任就更重要,更有分量。其所关注的不再是一个班、一节课,一次活动,而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学校的灵魂人物,校长应该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像一个家庭的一家之主,面对任何风雨,都要走在前面,挡在前面。要熟知各项法律法规,即使不是很专业,那也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必要时还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要除去专业知识外通晓其他跟学校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以前我只是觉得校长很忙,也许不是很清楚他们忙的是什么,但是现在至少对他们更增添了一份崇敬和理解。联系第一组关键词,他们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处于一个更大的格局中,才能更好地引领我们教师,把学校建好,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3、人文和情怀
在听一些名师、大家谈教育,谈他们的理想的时候,我总是在想,是什么支撑他们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如此执着,是什么在给他们职业的幸福感?在遇到一些特别让我佩服的前辈、能够给我指引和启迪的大师们时,我也在想,他们身上吸引我的是什么?是他们的名师称谓吗?是他们的头衔吗?不是,有同样称谓和头衔的人很多,但是能够走进我们内心深处,能够激励我们、引领我们、鼓舞我们的人却不多。细细想来,他们的身上有一种东西叫“情怀”。同样的工作,简单做是做,精心做也是做。但是只有精心的用心的工作才能让人回味,让人印象深刻。
老师是平凡的,却也可以不平凡,我们可以努力把平凡的小事做的用心细致。听北京大学的宇文利教授讲官德,发现他的文学修养如此深厚。听程红兵院长谈于漪老师的德性人格,她优游的气度、自由的情怀、人文的理想、追梦的执着让我们如此着迷。原来,做老师可以这么美好。对于老师而言,上一堂公开课不难,难的是堂堂皆公开课。做一次大报告不难,难的是不断给人启迪。发一篇文章不难,出版一部著作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她都在学习,都在思考,都在表达,都在产生重大影响。试问,于老师的作为,我们能坚持多少?又如我们的成长营领衔人钱丽美校长,她总是让我觉得舒服、亲切,每次的活动,她从不对我们提很严格的要求,而总是启发我们,怎样去思考,怎样去成长,总是让我们想一想,我们需要怎样的帮助,我们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二)浙大之行
感谢成长营的学习,让我能有机会走进全国知名学府--浙江大学,参加为期三天半的学习,真的感到无比喜悦。虽然课程安排的非常满,从早到晚,每天有近九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相当充实与满足。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对目前教育的质疑、思考,也有对教育美好愿景的构想和期盼,有教授们悉心的专业理论的讲解,也有大师们亲切地讲授他们自己的故事。不同的讲课方式给我们不同的启迪与思考。每一位专家教授,带给我们的都是全新的理念、丰富的知识。每一位可爱的教育人都值得我们尊敬。杭州之行,学习的主要是如何从管理者的角度对一所学校去高位思考。我们不仅需要专业的、过硬的学科教学素养,更要有全局观、责任心,要站得更高,看的更远,我们的心胸要更为宽广。细思平时的工作,我只是在我个人的角度看问题,只想着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而且我常常觉得有些事就是我应该做的,没有想过其实管理也是有学问的,换个角度思考和处理,结果也会不一样。这一点在参加成长营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转变。
实践篇:且思且行,磨练跟进
一、跟岗锻炼,实践智慧
去年的11月16日-20日,我和成长营第三期其他跟岗成员一起来到了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参加跟岗学习活动。在这短短一周内,我参与了龙虎塘二实小的日常却又丰富的各项活动,其中有精彩高位的讲座,如学校文化建设解读,基地课程方案论证,也有师生共同参与的丰富的课程活动,如周一的升旗仪式,校本课程活动,还有各种对话类的交流活动,包括课程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的机制介绍,学校“向美”课程、文化的研讨交流。
这些活动向我呈现了与我平时的工作完全不一样的工作场景、学校氛围,大开眼界的同时更带给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钱校长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学校的文化建设向我们娓娓道来,然后带我们观摩学校的校本活动课程。基于对学校文化的解读和认识,再加上现场的观摩,使得我对学校文化这个词有了深刻地认知。文化是一个学校的魂,它应该始终与学校相互依存,学校应该在文化的基础上去发展,去提升,有了文化,学校才有了精神支柱,办学方向和发展才不会偏离航道。龙二小虽然刚刚成立,但是我们丝毫不觉得它的年轻,而是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底蕴,这种底蕴来自于它的文化,以及学校的高位引领和顶层设计。
二、做好本职,反思优化
我目前的管理工作岗位主要是英语教研组这一块。我们组的老师们都朴实勤恳,教学经验丰富,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但是相对其他组以及其他学校而言,我们教研组队伍不够年轻,在专业上成长空间相对较小。在参加成长营的学习中,我也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反思,如何最大化地去优化教研组管理,如何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们的优势。当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会尝试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教研组内也可以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我努力从自身做起,要求组内老师做到的我一定带头做好。尊重、理解、信任、团结、平等,是我们组一贯所坚持和维护的。
反思篇:从心出发,重新启航
进入成长营的一年多时间里,看起来似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变,但是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学习,让我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了。所以有的时候,这种潜移默化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和收获。
现在成长营的学习也只是到了中期,很快我们将迎接区对我们的中期评估,后续,还会有更多的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学习是辛苦的,从来都是,但是学习也是快乐的,因为只有自己去参与实践,才能体会。虽然要比其他老师多出去奔波赶路参加活动和学习,要写更多的反思、论文,要上更多的公开课,但是会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会有机会去聆听不一样的课堂,与更多的名师大家面对面交流,我想辛苦也是值得的。
于我而言,教师发展到了一定的时期,或许就是一个瓶颈吧。也有老师问我,为什么还要去参加成长营,为什么还在学习?也许,这也是我的一种情怀吧。教育教学的路上,怎么会有终点?只要心中有学生,有梦想,我想,我会一直努力吧!也许也只是为了我自己对于我的教学生涯的那点小小的情怀。
向美而生,向阳生长,我想会继续跟着钱校长的脚步,与成长营的小伙伴一起成长,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在后续的学习中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