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这些事,行思并进促成长
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蒋凯
发布时间:2021-04-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丽美

听着一曲空灵的《Memory》,在春日暖阳下,斟一杯香茗,任清香缭绕思绪,2019年的10月还似在眼前,笔试、面试,总有一些经历,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的成长路上多了一些收获,多了一些积淀。

我一直觉得我是幸运的,在我每一步的成长中,总有一些贵人的引路和点拨,让我清晰下一步往那里奔跑!特别幸运,在我对学校中层这个管理岗位彷徨的时候,我遇到了钱丽美校长和她带领的青年骨干成长营团队,很有幸成为成长营的一员。一年半的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中期需要总结回顾时候了,回想这一年,在钱校的带领下,我们一次次参加的学习培训,一次次的交流研讨,一次次的清晰目标与方向……每一次的学习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再次被点燃,那颗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教育执念再次被点燃,对学校教育管理研究的执着再次被点燃!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你还应该再奔跑!你还应该再追梦!

一、明确要求,清晰目标,指明奔跑的方向。

一个平台,一个静心于研究教育管理的团队,难忘第一次和导师钱校见面,钱校对学校管理娓娓道来,思维转变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思则变,要做思维的行者!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培训学习总是出现“现场激动,能碰撞出很多想法,回来后却又有各种理由搁置想法”,经常出现“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种常态。“读、写、学、思”,是我这一年多来在管理教育路上的指路牌,简明、清晰的告诉我怎样才能踏实高效的做管理。

1.“读”,读学科书籍更要多读管理书籍。

对于读书,我是书到用时才发现才思枯竭然后狂补读书,往往只是囫囵吞枣了解个大概,对于困惑的教育教学问题仍然一知半解,更别说管理,更多是经验主义。这一年,我开始强迫自己静下心阅读。《让生命诗意的栖居》《教育目的》《U型理论》《童年的秘密》《教育的智慧》。《半月谈》杂志也静心逐篇阅读,惊喜的发现原来总是被我搁置在一旁的它,竟然是如此接近社会的热点,这套杂志给我的管理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灵感。随后我又静心研读了美版系列书籍《美国学生阅读、写作技能训练》,并为区内六、七年级英语老师做了专题教学的分享。慢慢的,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睡前扣手机到深夜,变成了睡前阅读,家人每人的床头柜变成一个小书架。阅读的带动,让家里的浮躁气氛也沉静下来。所以,每一次的遇见和经历都是最好的安排。

2.“写”,坚持写教学论文更要写管理智慧。

写作,我原来最擅长写案例式的论文,每学期写一篇,但是好习惯的养成不易,放弃一个好习惯就是朝夕之间。给自己的借口总是“忙”,慢慢写的标准就变成了每年一篇。有时候翻翻自己写的论文,再看看为写教育随笔特别准备的漂亮的笔记本,有些连包装都还没有拆,让人脸红。这一年,在团队的研修作业激励下,我重新开始了教育写作,偶尔还会出现“懒一下就放下了”的现象,但慢慢我发现写英语学科论文越来越流畅,思考的层次也越来越深。不知不觉间完成的4篇教育教学论文、1篇管理论文的分别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教育界》《学园》《中国教工》等,另2篇管理经验类文章分获常州市家庭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这也为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打开了新思路。一个团队的督促和引领,成了下笔的动力,“写”带给我的积累,会加快我实现教育理想的脚步!

3.“研”,做管理要高瞻远瞩更要脚踏实地。

在成长营的团队中,我对“研究”二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源于三次集中学习,一次是龙二小的暑期中层领导力培训,一次是赴浙大的教育管理人才成长营研修班学习,还有一次就是在龙二小的跟岗锻炼学习,这一次次的大咖讲座都有一个共同点:俯下身子去研究,研究教育规律,研究教学核心,研究管理方式,研究中都有他们心中对教育的信仰和对学科的崇敬。一所学校的校长决定办学的高度,中层决定办学的力度,教师决定办学的专业度,学生决定办学的温度,家长决定办学支持的强度,学校文化决定办学的厚度,学校特色决定办学的亮度,学校质量决定办学的满意度,学校品牌决定办学的美誉度。作为一线老师,只有不停的深入的扎实研究才能从“教书匠”蜕变成一个“师”,作为管理者,由表象问题,推及至形成之因,解决策略之举,落实措施之实,完成教育管理的闭环,这就是管理的实,我想这也是“管理骨干”所应该担负的责任!

4.“思”,转变观念做思考的行者

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有理性的思考我们的行动才会不偏离出发时的目标。以前,我总会“拍脑门”想工作。想起来一出是一出,这样的行动,缺乏了科学的指导,往往走不远,走不系统。就像一条路很多分叉小路,如果没有深思熟虑后的坚定目标,往往行动就会搁浅在莫名的岔路上。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过程思维、综合思维、内省思维、创新思维、前瞻思维、换位思维,是作为现代管理者最应具备的思维,从why思维到how思维的转变,静而思方能生慧,“三思而后行”落实在行动上。对于学校我负责的英语学科和学生工作部分,在每学期寒暑假中就开始谋划,对常规工作进行梳理,力求在传承中有所创新突破,价值认同共追求;对特色活动进行结合时事的主题设计论证与策划,全员卷入齐分享;对零时事务,根据人力、环境等因素做合理规划和安排,力争教育价值最大化,做一个能用智慧思维指挥行动的人,我做的远远不够,还需继续前行。

二、管理之路,坚定前行,累积奔跑的经验。

一年多的学习,太快了,我觉得自己刚刚进入状态,就要到总结的时候了。这一年的成长,不仅仅是这一年的收获,这一年的思考让我更明晰了以后要走什么样的路,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一直对自己的管理能力不是自信,靠着一腔热情在奔忙前行。这一年的从小处做起,从具体的问题的反思做起,没有小流怎成江河,这一年,通过学校各类项目的推进,不断丰富我的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我,找到管理的自信。

去年11月份,学校将承办常州市教育系统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暨市级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开放日活动。有幸得到学校任校长的信任,将此次活动全交由我负责,从最初的方案制定、学生活动策划、物料准备、现场会安排、活动主持兼汇报,这是我真正作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一项市级展示活动,从最初的焦虑、一头雾水、想走捷径到真正从学生成长所需设计活动,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组建了物化环境组、课堂展示组、学生活动组、礼仪接待组、后勤保障组等项目组,在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理念下,顺利并圆满的完成了此次开放活动,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这一次是我管理思维的叠代和蜕变,好的管理是能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主动并积极参与,为团队分忧。在活动策划中,我放弃华丽的形式,转而直叩内心,追问学生、老师、家长、社会对诚信教育进中小学的真实需求,这样的价值定位引发了老师、家长们的共鸣。学校通过诚信教育“六个一”的普及,实现了教育的跨域融合,用多种外化形态展现诚信教育对百草娃的影响。开展了红领巾寻访、百草讲坛、多元评价等丰富的诚信实践体验活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百草娃们筑牢诚信的信念。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延展诚信教育的印象。从学校、家庭到社区,都积极参与到诚信社会的建设中去。

学校的管理是人的管理,从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进行了团队合作与分工的指导,确定团队共同目标并得到所有团队成员的认同,搭建平台,在规则下变管为促,变监督为引领,让扬鞭催牛成为共同发展的日常形态,团队精神已从口号变成了自我追求和自我需要,并深深地烙在了心里,最终体现在行动上。

教育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不变的旋律。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我们教师只有善学善思,创新变革,才能善作善成。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要坚决摒弃“老路”“套路”“窄路”,秉承“实事求是、求是创新”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甘当挖山不止的愚公,发挥好方向盘、红绿灯、加油站的作用,从内容实用、现场体验、真实参与三个纬度组织我们的日常工作。我们有的教师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教师太累,有的教师还有“教育倦怠感”。在日常研修活动中,老师们也普遍缺乏主动性和深入性。教师为何需要进行研修?教研活动的目的什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不应是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而应是营造一个不断注入激情与活力的课堂氛围,不应是为了完成课时而完成教学,而是应把每一节课的时间都看作自己在完成一件作品,而学生的满意度则是对于作品最直观的评价。我想应该是坚持梦想,不忘初心,在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下自主成为研修主体。在教研实践中,最核心的活动并不是专家、导师的报告讲座,而是老师们围绕某一专题而展开的研究与实践。老师们并不是靠专家的传授和指导而成长的,他们获得成长的最重要的方式,是他们终于开始了以积极、正确的方法研磨课堂教学的行动。让教师们自主成为每次研修的主体,在追求校园的幸福与和谐中,憧憬教育教学管理能成为一种开辟现实的力量,找回“研修主体”是打破目前教研僵局的关键。 

三、个人发展,努力追求,收获着一路芬芳。

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长。我知道“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我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不断充实自己、为自己更好的教育教学实践作准备,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我积极推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力求让我的英语教学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每天我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和时间,坚持独立地思考,即时做好教学后记,反思自己这堂课上得怎样,学生掌握了吗?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是哪个问题没有讲透,怎样讲会更好,主持的一项区级课题已顺利结题,主持市级社团课题正在研究推进中。

今年,我评为了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我还被评为新北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新北区德育先进个人、新北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常州市节水大使、常州市劳动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英语学科区级比赛均获一等奖,2019年生命教育月精品类成果获常州市一等奖,少先队小交警获评常州市优秀小交警先锋队,学生书画作品获常州市优秀组织奖,两位老师获评新北区骨干班主任,多位学生或市区级奖。在看到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也在思量着自己管理、教育教学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醒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细和实中做得更好。总结是人生路上一个阶段的回顾,更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这一年沉甸甸的收获,会是再次出发的底气和动力,心向往之,一路花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