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 徐彩芬
已过不惑的年龄,似乎缺少了向阳不断生长的力量,这时新北区青年骨干人才成长营开启了大门,于是又像是注入了新的活力一般,经历了笔试、面试重重的考验,幸运并且幸福地进入了钱丽美名校长成长营。在钱校长的引领下,和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同行。
一、规划中萌发的向心力
走好成长的每一步,从用心规划开始。在信息化2.0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唯有保持向上生长的姿态,才能走好工作的每一步。在钱校长的部署与引领下,再一次审视“教育中的我”,制订扎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力求走稳、走好。还记得去年的五月,成长营特邀了专家姜明红校长对个人发展规划再认证,通过一个个细节的剖析,在交流、点评中进一步完善了个人的发展规划。钱校长和姜校长要求成长营的成员们“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在时代的前沿”、“做新时代的学校领导”、具备“管理知识与管理工具相融”的专业管理能力具备、“用人之长与容人之短并存”的人际包容能力。让我们跳出了自己的小圈,站到了更高的位置思考、规划、前行。
“如果你乐于创造新现实,那么你是可以创造未来的人。”加入成长营,就是成长和创造的过程,我们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反思中超越自我,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在专家引领中明确了方向。认真规划,面向未来、超越自我,主动创造,不断生成新“基因”、新自我,由此绽放生命的力量。
二、学习中生成的研究力
阅读,是成长营活动最真实的状态。智慧的钱校长为我们推荐了丰富的阅读书目《童年的秘密》《U型理论》《教育的目的》等等。阅读是幸福的,但是有时阅读也是要经历阵痛的。就说读《U型理论》吧,刷新了我阅读书籍的速度,半个小时才能读2-3页,也让我又翻开了多年不写的阅读摘抄,改变了我快速阅读的方式,一字一句地力求能基本读懂,在接收新观念、新思想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扩展与延伸。读《童年的秘密》更有意思,似乎是很容易阅读的书籍,把它跟实践结合起来,顿时阅读的意义变得更为深远,我试着用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书中的事例对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寻找教育的真正价值,尝试更好地理解儿童、欣赏儿童、发展儿童。
培训,是成长营活动的常态。集中分散、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全方位多维度。在浙江大学的四天集中培训,丰富的课程设计,讲座与体验相结合,聆听与互动相结合,7场讲座,大量的信息涌入,感官受到刺激的同时,更是在心底掀起阵阵波涛。“领导力”“校本研修”“核心素养”“智慧教育”“深度对话”等关键词在心中扎根。而专题培训更聚焦,更有针对性,尤其是两次参加的课题研究培训,专家对选题、研究方式、研究路径等的指导,让课题研究的方向清晰、方法多元。
项目,是成长营深度研究的抓手。在钱校长的带领下,我主持了其中一个项目的研究——《提升营员领导力的校本实践研究》。在钱校长的高位引领下,撰写课题申报书,接受专家团队的论证与指导,思考基于成长营这个平台,结合营员共性、个性需求,选择切口小、有研究价值、能以小见大的课题研究内容,让项目与研究促进营员领导力的提升。
分享,是成长营中最自然的生态。在成长营,我们进行最多的互动就是分享,基础层面的,我们把专家的讲座PPT发在群里共享,把听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进行分享,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餐桌上,享受着分享带来的快乐。还有一种分享更深入,那就是深度的交流,把学习对实践进行对接,把自己学校的一些做法进行深度交流,在分享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的分享往往能让大家非常兴奋与投入。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在一些实际工作的推进中,有惊人的相似想法,于是我们坐下来研讨,例如“新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我们研讨出了“新班主任成长系列课程”:班级常规管理课程、班级岗位建设课程、家校沟通课程、班级文化活动课程等等,思考课程的推进方式等等。在学习与交流中,我们更享受这样带着生长的惊艳。
三、实践中涌动的融通力
如果说规划与学习,是一种积淀,那么对接实践才是力量的传递。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龙虎二小到区教育局跟岗学习再来到飞龙实小,迎接了一次次工作的变化,从语文学科责任人到人事工作,到飞龙实小后分管德育、教科研教师发展等条线工作,与成长营一路同行。始终记得钱校说的:“在成事中成人,要思维进阶,主动创造、自我超越、主动作为、不断成长。”在飞龙实小主动介入学校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教育科研工作,与学校老师一起完善“绿色智慧”课程架构;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营和特色教师团队,分层培养、多维发展;学生活动长程设计,构建序列化、品牌化活动,大力实施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既是责任人,也是合作者;既是领头雁,也是新生力。
在成长营中的管理实践,也是对我最好的锤炼。钱校长鼓励营员自主申报、轮岗实践,多元发展,在第一轮的申报中,我主动申报,承担营长A的任务,迎接新的挑战。在一年多的锻炼中,与另一位营长默契配合,每次活动力争主动策划、精心准备、过程扎实、前移后续……不断提升组织力、策划力、领导力。
四、反思中寻找的新生力
加入成长营这一年多,每月的集中学习、研修让我能够适时的沉下来、冷静下来,用更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用更专业的思维去看待工作,看待学校发展,也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管理能力,发现自己。一年多来主持的常州市重点课题《“诗意阅读”校本课程的研究》顺利结题;组织申报了区级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撰写文章《打造一所绿色智慧学校》2021年4月发表于《常州日报》;承担区级讲座《现代教育装备应用下的“绿色智慧”教育实践》,参与项目《“绿色智慧”课程视域下主题阅读的实施研究》。
在学习与实践中,不对对标发展,前行中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不为彼岸只为海,果实是对花开的鼓励。更希望在领衔人的引领下,在同伴们的帮助下不断拥有成长的感觉和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