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成长
——钱丽美名校长骨干成长营阶段小结
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吴海燕
当下,教育深度变革的进程随着全球疫情冲击大大加快,教师更需要加强专业学习,向高水平专业教师、专业教育管理者迈步,成为主导这一变革进程的生力军。那教师如何成长?我想,成长应当是在专业导师的指引下,和志同道合者琢磨、切磋教育难题,一步步去直面心中困惑;成长应当是和生命中一个个惊喜相遇,去感受灵魂深处的情感涌动,聆听拔节的声响。
非常幸运,在成长的关键期我遇到了导师钱丽美,遇到了一群有着共同愿景的小伙伴,在一年半的共学、共研、共思、共行中,寻求到自我的突破与蜕变。
一、掌控风帆,让成长有方向
洛克菲勒曾说,在人生的大海中,我们无法左右风向,只能掌控自己的风帆。聚焦“新角色”,聚焦个人发展内核,我们一群人聚到了钱校长的成长营,去获得专业成长的思考力和行动力。钱校长指导我们围绕“领导力”主题,进行个人情况的深度分析,明确优势与不足,制定细致而有个性的成长计划。
从事德育部门工作已有8年的我,正处在发展瓶颈期,如何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如何提升教育管理能力?如何跳出“德育”框来看教育?如何发挥个人优势做好学校工作?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加入到成长共同体中。成长营明确的发展目标、任务驱动、成长机制、评价考核,搭建了完备的支持体系,让我的成长有了明确方向。
二、三个支点,让成长更立体
1.理论熔炼,铸“基点”为支点
熔炼一个以价值取向、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科学方法为表征的教育管理理论支点,是打开个人思维的前提。
加入钱校长骨干成长营,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教育理论水平的提升。钱校长系统架构了工作室理论学习课程,通过聘请名师、理论共读、主题沙龙等,帮助我们啃“教育理论”这块硬骨头。吴永军教授是工作室的顾问,他的指导从更高站位给了我们指导和引领;工作室推荐了一系列共读书目,《U型理论》是我们共读的第一本,在反复研读经典中我感悟原理,提升自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每一期的主题沙龙,我们更是精心准备,有“理”有据地进行碰撞。
“教育管理,要做到长程规划、系统思维,把人放在中心。”钱校长这样说。在学习过程中,我的思维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跨界思维、终点思维、运营思维三个方面不断地去提升自我。因为只有提升个人的理论水平、提升教育思想境界,才能改变思维,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在面对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和考验时,我们才能站对方向,更有定力,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2.跟岗锤炼,变“难点”为支点。
跟岗锤炼,是我们成长营学习的一大特色,跟岗学习是打开思路、汲取养料、丰盈自我的过程。在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惑,钱校长成长营用跟岗学习的方式,让我们走进一所学校,全面观察、参与、评价学校的管理,和学校的老师们对话。
还记得到龙虎塘二小跟岗的那一周,钱校长非常有心地安排了丰富的跟岗活动。印象深刻的是参观校园,其实龙虎塘二小去过好多次,但从没有那样细细地走遍。学校空间应当以人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为建造的依据。走在龙虎塘二小的校园里,我分明能感受到学校空间场所要表达的师生的精神思想、文化价值,让我感悟到什么样的校园才是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印象深刻的是龙虎塘二小的升旗仪式,刷新了我的认识,活动的仪式感、设计感、规范性、互动性,让我深有感触。印象深刻的是在龙虎塘二小参与的一次次研讨、汇报、分享,思维的碰撞在这里随时会被激发,让我深感这是一所令人向往的、有生长力的学校。跟岗锤炼,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灵感。
3.实践磨炼,以“亮点”为支点。
人要有强烈的自我磨炼意识,每一次任务、每一天奋斗,都是磨刀石,朝着一个方向打磨自己的亮点。
磨炼专业能力。在这一年中来,在钱校长的引领下,我将所得运用在实践中。专业成长方面,再忙我也会“主动”逼一逼自己,在承担学校管理工作、五年级语文教学的同时,主动申请教道德与法治课,主动申报省市级课题,主动带心理健康教师团队,主动地到各校进行家庭教育讲座,让“主动”成为个人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磨炼管理能力。到香槟湖小学,第一项大挑战,就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在沈亚萍校长带领和指导下,我和团队一次次梳理、论证并形成了香槟湖小学的文化图谱;我们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项目团队,我成为参与者、支持者、引领者,力求让人人有奋发的平台和机会;全程组织、参与两个市级项目的研究,方案一遍遍地撰写和修改,艰辛不言而喻;新优质学校的创建,虽然刚刚起步,却已是加足马力向前奔跑;学校主动开放,承接市、区各项开放活动;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做到篇篇把关……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认识自我角色、勇于自我领导、实现自我迭代。
三、迎风而上,让成长有力量
在钱校长成长营的一年半中,我的岗位经历了一次变动,从三井小学来到香槟湖小学,是成长的机遇,也是挑战,更是信任和一份责任。最初我充满了忐忑、不确定以及对自我的质疑,但因为在成长营的历练、钱校长的鼓励,我想不管怎样,一定要努力迎上去,尽所能去面对、接受、适应,然后发挥自己的作用。可以说,成长营的给予催生了我内在的力量,让我有勇气、有自信、有力量。
一年多来,我也在努力改变做事的方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挑战,从做好眼前到长程规划;打开自己,学会交流,与教师沟通、与家长沟通、与校外沟通,主动对接教育局、社区、家委、机构等,寻求更多的资源和助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要补课程管理之缺、补深度思考之缺,向外打开、向内思考、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我将继续行走在成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