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陈亚兰>>活动报道>>文章内容
知行合一,共寻班级文化建设的激活码
——新北区陈亚兰特级班主任成长营第十五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亚兰

  龙城朝雨浥轻尘,校舍青青柳色新。5月12日,微风细雨,燕子斜飞,颇具烟雨江南韵味的龙城小学迎来了陈亚兰班主任工作室的小伙伴们第15次相聚。在上一次活动聚焦“重建班级文化”的学习和研讨之后,本次活动着力推动成长营营员们的实践研究,指导营员们的研究策略实施,为后期形成研究成果夯实基础。

  学习实践乐分享,功在日常点滴勤

  活动伊始,是成长营一个多月来各自的学习与实践分享。首先,金斌老师结合课题研究,带来了题为“情理兼备的班级治理初探——与《道德与法治》整合融通视野下的班级建设”的讲座。金老师提出: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给班主任日常工作寻找一个教育支点,真正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道德情感的升华、道德涵养的内化,从而塑造师生共长的生态班级。他分别从“引入个体案例,拓宽认识广度”“行使应有权利,缔造愉悦氛围”“创新评岗方式,实现真实自我”等角度、以真实的案例将自己的教育智慧与小伙伴们分享,为小伙伴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 

  营员们用了一个月时间,共同阅读了班主任专业书籍《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陈小丽老师结合理论书籍的学习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小伙伴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悟《不一样的带班策略》。她认为: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不仅需要高超的教育智慧,还要以实现自我管理为终旨、以形成班级文化为终极目标。陈老师以“红包与绿包”“归家总动员”等班级管理中的实际案例介绍了自己在班级隐性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为小伙伴们提供了更多的探索研究思路。

  实践研究为赋能  同心聚力共生长

  接着,潘虹老师和王紫谨老师带来了精彩的班队活动《小岗位成长记》和《树》。潘虹老师从班级生活和岗位管理中发现一些问题,通过调查表、烦恼箱等方法找到共性问题“岗位小烦恼”,然后将“小烦恼”归纳为:同学不配合、老师不信任、家长不支持、自己没办法。队员们通过汇总表聚焦具体问题,通过分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三十六计”,如借力计、智慧计、自律计、换位计、沟通计等。之后,推出大队旗手这个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组员,以各类不同的奖项激励队员们发挥主动性,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落实岗位建设,将育人与做事整合,逐步实现“小岗位,大成长”的教育思想!

  王紫谨老师的《树》是从“班级绿植”的养护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确立活动主题:爱护绿植、学会“养护绿植”的小技巧。几个小组分别从“树的成长经历”“研究收获”、“树木可以做什么”“如何养护绿植”等方面,以诗朗诵、家长视频介绍、现场采访队员、三句半、小品等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队员们参与度高、个个兴致盎然。他们在活动中了解了相关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团结合作,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图8.jpg

图13.jpg

  最后,领衔人陈亚兰老师和专家袁文娟主任进行评课和高位引领。陈老师认为班队课聚焦内容可以更少一些,更有针对性,更利于挖掘深层教育价值。袁主任指出:岗位建设重在提升育人价值,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引导性,活动展开的线索要清晰。要以岗位为阵地,在实践中体验成长,不仅是责任、能力的成长,也是整个班级团队的成长。问题、原因、评价要有关联。设计的奖项,要回应之前要解决的问题。用好班级的资源,好的榜样可以聚焦到班级内的同学,在此基础上讨论课堂生成资源,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内需力。在建设小队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打开,切入口小一些,坡度小一些,内容少一些,给学生的成长空间大一些,提高参与度,融入趣味性。

  在研讨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在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成长。岗位实践后续的成长也要充满期待:一是以岗位为载体,在实践中体验成长;二是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的、持续性的成长;三是记录新班的成长,回应班级特点。

  最后,领衔人陈亚兰老师强调,班主任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他人,班主任要努力站稳儿童立场,让班级生活丰富起来,让班级文化变得立体而生动。让活动建设、岗位建设日常化,并体现出全程性、时代性和多样性。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生在成长,班级在成长,老班们也在一次次学习活动中不断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