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陈亚兰>>活动报道>>文章内容
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成长内驱力
——新北区陈亚兰特级班主任成长营第二十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亚兰

  2021年11月30日下午,新北区陈亚兰特级班主任成长营的小伙伴们相约云端,开展成长营第二十次活动。虽是云端活动,但是活动质量并没有打折扣。两位执教老师提前上传主题班会视频,营员们仔细观看、研读,做好充分的分享交流准备。

  读书分享篇:理论与实践相融

  围绕成长营的共读书目《自驱型成长》,百丈中心小学的田洪宇老师和泰山小学的陈素云老师带来各自的读书分享。田老师的《打开新世界,遇见新自己》,主要围绕“孩子的路自己走”、“家长做孩子的教育顾问”、“班主任做自觉地学习者”三个方面展开,结合自身带班经历深入浅出地分享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以及对班级管理的启发。她强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做自觉地学习者,培养学生的自我掌控感,激发学生的成长内驱力。陈老师的《激发孩子自驱式成长三部曲》主要从“建立‘压力—控制感’导向的思维模式”、“让孩子获得控制感”几个方面展开,呼吁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多给孩子自主选择、自主实践和试错的机会。

  两位老师的分享让大家深受启发,其他老师也就“归属感、控制感、胜任感,如何落实到日常的教育实践”发表自己的看法。陈旭琴老师先从时代背景分析了当前学生“什么都不缺,唯独缺成长动力”的特点,提出班主任要学会“接受、选择、行动”,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以书中的经典句子的内涵指导家长改变观念,掌握策略;指导学生形成自主成长的意识。

  最后,领衔人陈亚兰校长就学习方面对营员提出两点希望:第一,要有关联思维。所读书籍要与自身的教育实践相关联,积极思考理论学习可以给自身的班级管理带来哪些新启发,注入什么新鲜血液,尤其是“双减”背景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还有什么最优的打开方式。第二,要有成功思维,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经常梳理、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所得,创造条件让自己的成果呈现出来,教育留痕也精彩。

  活动实践篇:内驱在活动中激发

  两节云端主题班会课,分别由西夏墅小学陈小丽老师和金斌老师执教。首先,两位执教老师分别从选题背景、教学目标、活动推进以及教后感想几个方面进行说课,随后,营员们就两节主题班会课发表自己的观课感。龙城小学的王紫瑾老师说:“《我们都是好朋友》这节课,课堂轻松愉快,活动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心理特点,形式丰富多样。从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出发,通过绘本创设真实的故事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再通过游戏感受好朋友带来的真快乐。”新桥第二实验小学的谢纪老师为金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点赞,她认为金老师的活动设计有层次性、序列性和时代性,非常扎实有效,能帮助学生找到成长路上的动力,激发内驱力。龙虎塘实验小学的潘虹老师在分享课堂带给自己的启发与收获的同时,就《我有一个梦想》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更多的职业,关注身边普通人的梦想,课堂呈现的资源会更加丰富。领衔人陈亚兰校长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充分肯定,也给予更高位的指导。陈校长建议《我们是好朋友》可以将活动环节进行有机调整,内容不变,但层次会更加清晰。以“说说我的好朋友”“夸夸我的好朋友”“抱抱我的好朋友”为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朋友的温暖,同时也要懂得宽容,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遇到交往问题会主动解决的能力。同时,她还分别从“梦想号启航”、“梦想号出发”、“梦想号成功”几个维度对《我有一个梦想》后续的系列活动进行整体架构,让梦想的力量延续到学生的日常实践,提升自主设计、自主激励、自主成长的能力。

  活动后,老师们还聚焦“归属感、控制感、胜任感”如何落实到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在qq群交流了自己的看法。金斌老师讲述了自己通过劳动教育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集体服务的主动性;田洪宇老师分享了自己通过培养班级荣誉感和班级归属感来激发学生热爱集体、自主成长的动力;张曙贤老师抓住班本课程的打造,培育学生“我要学”“我想学”内动力。洪燕老师则从感恩教育、小组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谈了自己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尝试。

  计划展望篇:细致分工,积极行动

  古语有云:“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两个小时的云端智慧碰撞,每个人都收获满满。活动最后,领衔人陈亚兰校长从“学习”、“实践”“课题研究”三个方面对成长营后续工作进行部署,并对全体营员提出殷切希望。她提出,大家要聚焦双减背景下学生“成长内驱力”的激发,以发散性思维学习,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深耕”,借助“小研究”实现自己和学生的“共成长”。相信,在领衔人的带领下全体营员必将一步一个脚印,激发更多的成长内驱力,让教育之路更加精彩从容。

  (撰稿:洪燕  审核:陈亚兰  摄影:张曙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