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取有舍,追求更有效
———读《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感
包如洁
利用寒假中短暂的时间,我阅读完了《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一书,就如同它的书名,书中完全站在儿童的视角和立场,结合了幼教专家和室内设计师的一些理论观念,同时结合一些实用有趣的例子,让我能轻松阅读完整本书,同时从书中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班级环境创设知识。可是,理论都是美好的,如何用到我的教室里呢?在班级硬件现有的情况下,怎么去改变?我从书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适时舍弃,懂得做减法
我们现在的教室,都是由园所统一设计,里面的家具也是由园所统一采购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如何去改变呢?我觉得可以尝试书中的一些方法:
一、从儿童视角出发,平衡教室之舟
就如同书中第二、第三章所讲述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蹲下身子、和孩子一样高,以儿童的视角去看看教室里现在的模样。悬挂在天花板上的装饰物是否太高,儿童根本就注意不到,是否可以就舍弃不要某些挂饰;教室的色彩是否过于鲜艳,干扰了孩子参与活动的注意力,是否可以减去一些色彩,采用让孩子舒适的颜色;墙饰是否过于丰富,让孩子产生了压力,是否可以减去一些无用的墙饰……孩子的教室环境不是越丰富越好,我们要在整体环境上做减法,舍弃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留下真正服务于孩子的环境。
二、盘点硬件,考虑儿童需求
盘点现有的桌椅、柜子的数量,思考一下,每一件家具是否都有必要放在教室。减少家具的数量不仅有助于平衡教室之舟,还可以为儿童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同时,带领孩子一起整理教室环境,把一些长时间不用的材料或物品进行整理,要么收拾起来,要么更换呈现的方式。减少教室的嘈杂,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抓住重点,适时做加法
有减必有增,那教室里哪些地方需要需要我们做加法呢?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增加区域间的流动
区域间畅通无阻,人员流动自然顺畅,这样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如果活动区域设置多个出口,那么儿童就可以自由地出入, 从而将游戏拓展到其他区域,有利于儿童的自由创作。儿童需要感受自由,从而成长为能干的、独立自主的成人。
二、增加社区和家长资源的利用
书中多次提到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对于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我也深有体会。比如日常我们需要的一些材料,光靠我们自己收集,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利用家长资源,那不光提高了收集的效率,也让家长和幼儿参与到了我们的课程和活动中,达到了双赢。同时,我们也要在教室中多元呈现社区的不同环境和材料,让孩子感受社区带来的不同文化和生活。
三、在材料上花心思、做加法
反思我们现在提供的材料,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大部分还是以现成玩具为主,虽然某些程度上方便了老师和孩子,但也限制了孩子的一些发展。不管是在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还是第七章中,都不断提到开放性材料对于孩子发展的好处,尤其是自然材料和真实材料的提供,都是后期我们要去花心思的。
四、教师的技能做加法
文中的第七章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自己制作的家具,想想都让人向往和兴奋。但是自制家具的技能却让我止步,所以后期我要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技能,打造“全能型”的自己。
可能我的阅读感受比较片面,不过是从自己班级环境的现状有感而发,我会把我的阅读感受和书中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教室中,更好地服务孩子。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