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陈华芳>>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蔡丽萍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1-12-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华芳

 

陈华芳名教师成长营教师读书笔记

读者: 蔡丽萍

作者

马燕、马希武译

学习内容

第一章

杂志

名称

或书名

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发表日期

或出版时间

20203

页码

P1---P7

 

将任何一个地方变为特别的地方,催化剂便是我们深入其中的亲身体验。这样的地方是整个环境中有着我们情感记忆的一部分……

我们怀念这些牵绊情感的地方。

——艾伦·古索

 

 

 

 

 

 

特别喜欢文章的第一句话,将任何一个地方变为特别的地方。我想,这个特别的地方,一定是有人赋予了他特殊的意义,他才会变得特别。

我们创设教室环境的目的是能够促进儿童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文章中也提出了一些思考:

  1. 我们教育儿童的目标是什么?

  2. 在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儿童身处的环境如何?

  3. 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要义是什么?

在阅读之前,我先思考了这几个问题,关于儿童教育的目标,通俗的说就是发展,利用各种方式促进儿童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儿童的发展呢?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的,环境是其中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里的环境也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去支持幼儿的发展呢?对于空间的设计,我记得在《0-8环境创设》的书中其实已经有比较具体的策略提出来。  

 

其实,这些都在阐述一个问题,那就是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带着思考,在第一章节里,我也找到了答案。比如环境能够发挥儿童的巨大潜能,你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平等,同时还环境还有动态性,随着儿童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地变化着。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是自由、自主、自信的,因为这里的环境空间四属于他们自己的。没有成人的约束和干扰,能够更好地做自己。

 

作者

马燕、马希武译

学习内容

第二章 儿童的视角

杂志

名称

或书名

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发表日期

或出版时间

20203

页码

P11---P52

儿童的视角

儿童拥有独特的视角

儿童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自然而然的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儿童不会进行意义推断

儿童觉得进行意义推断颇有难度

儿童视野狭窄

儿童看世界的方式与戴着眼罩遮蔽了部分视野的马并无两样

儿童的视角不同于成人

站在同一地点观察教室里的情况

儿童的视野是有所差异的。

 

 

 

 

 

一、关于儿童视角

这里突然想到了每一次在公开课时,都会提前去预设一下孩子们的座位,假设自己是孩子,坐在位子上看一看这个座位是否合适?以前只知道要这样做,能够让孩子们看得见,但是从书中就可以读出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身高的原因,孩子们的视线受限,我们只能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做是不是符合他们的需要?同时,在拓宽视野之后,更有利于孩子们去了解我们所创设的空间是否能够有利于他们的活动,去促进他们更加专注的投入到教室的环境中。

  1. 关于教室门口

在课程游戏化之后,我们在不断地尝试利用教室里的空间,将空间最大化的还给孩子,供他们游戏和探索。首先是空间的拓展延伸,因为通过案例的呈现的方式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比如门口的空间。我的理解是不是不仅仅是进门的那个空间,还可以拓展延伸到门外去。这就让我想到大班的教室,大班孩子来园时间的记录,我们就通过在教室门口创设了“晨间来园时间记录”的环境,提供相对应的材料,供幼儿使用和记录。其次是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我想,之前我们提供的材料都是“按需提供”,是因为孩子们有了迟到的现象、又是在大班,那么刚好需要。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用好这个空间呢,书中提供的自然材料、真实材料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想法。

  1. 关于垫子的使用

关于垫子的使用,其实我还是有疑义的。因为垫子可能能够起到美观或者格局的划分作用,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但是作为学龄前的儿童,我们是不是需要提供支架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的儿子就喜欢在地上趴着看书,但是学校里对读写是有明确坐姿要求的,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这部分的内容我们又该如何衔接呢?

作者

马燕、马希武译

学习内容

第三章 设施设备的布局:平衡教室之舟

杂志

名称

或书名

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发表日期

或出版时间

20203

页码

P57---P68

平衡教室之舟的策略

  1. 思考每件家具是否都有必要放在教室里

减少家具量,为幼儿提供更多活动空间

  1. 有效利用教室空间,必须知道儿童如何使用活动空间

定点观察幼儿游戏地点与时长,对区域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1. 添置材料充实未被充分利用的区域

  2. 对教室进行设计,让最大空间在最长时间内服务于最多的儿童

 

 

 

 

在阅读过程中不由得想到在日常幼儿的活动中,积木区常常会出现幼儿碰倒搭建的作品、许多幼儿争抢同一个区域空间进行游戏......这正是与教室的平衡问题有关,平衡无处不在,将教室想象成小船进行平衡的布置,能够让我们更形象直观得去观察和创设教室的环境,平衡的教室能够避免这样的事件发生。

同时由于幼儿的好动特性,教室是忙碌且活跃的空间,因此教室的平衡和布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观察调整,将多种平衡法则运用起来,以使教室更适宜幼儿的活动发展。

作者

马燕、马希武译

学习内容

第四章 教室环境创设

杂志名称

或书名

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发表日期

出版时间

20203

页码

P69--P100

 

 

 

向他人学习是教育核心的内容。

我个人觉得在这个章节里面有一种跳出圈子看世界的感觉。

前面已经写到了目前我们教室里面自然材料的现状。以我们班级为例,是比较缺少自然环境和材料元素。固定思维,就是如何要把自然材料引进来。如果反过来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呢?其实在文章中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结合户外环境,让孩子们在户外游戏中去探索自然材料。那把材料引进来,如何做呢?在文章中对于自然材料也做了详细划分。我们可以先尝试着这样在教室里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在慢慢丰实。

在工作效率的板块里面,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别人企业的文化放进来,现在来看,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看其他成功企业的管理,找他们的管理方法。在书中我特别赞成一个观点就是航空公司的,他们的环境创设会去征求员工的意见。同理,在我们的环境创设中,我们的主体是孩子,创设的环境也应该是孩子的。那创设的过程必须要有他们的意见与参与。

我记得在上一次读书分享的过程中,陈老师就提到了在环境中留白。我们把孩子放在前,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的提供一些支架环境,在他们游戏和发展的过程中,经验和能力是不断变化的,那环境肯定也不会一成不变,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幼儿的能力、情绪、兴趣等变化而不断地变化。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