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读书笔记
西夏墅镇中心幼儿园蒋冬煜
第一章——空间的力量:理解教师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空间的之所以特别一是因为我们个人的记忆,二则是空间的创设往往是为了某些特殊的用途或目的而创建的。所以好的教室环境能够促进儿童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所以有目的地创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应涵盖:我们教育儿童的目标是什么?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儿童身处的环境如何?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要义是什么?等等。。。
本章节中指出,教室环境创设的四大要义:
尊重儿童
这是教师设计教室的前提,教师要将幼儿视为重要的、有能力的贡献者,认同幼儿的语言、文化、身份,给予幼儿他们所需要的机会,促使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珍视儿童的空间
意味着通过创设环境来保护儿童的本质:快乐、追根究底、好奇、洗脑、天真和愉悦。
推崇空间的灵气
强调了儿童对特别空间的需求,创设具有为促进感官探索而设计的有趣物品的空间,尊重和鼓励儿童想要发现周围世界的内在动力。
创造承载平衡与美的岛屿
强调自然的重要性,儿童不仅需要美,也值得拥有美。儿童应该拥有的不只是教师的墙壁、门、天花板和地板,不只是有着硬邦邦的地面和千篇一律的房间以及市场上购买的玩具设备,更应该有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生机盎然的绿植和鲜花,以探索和研究大自然的美好馈赠,从而深入地接触生命的奥秘。
本章节也强调了教室环境的力量
教室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给儿童的行为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环境也同样具有促进(或压制)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的力量。
环境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的感觉、行动以及对世界的反应。强调了光线、颜色、摆放位置对人们的影响。
环境创设涉及空间内的所有因素:包括教师有意投放、创造、改变或调整的用于支持儿童学习的各种设备、材料、常规及活动。
通过改变教室空间,教室既可以实现儿童的学习目标,又可以解决儿童存在的社交和情绪问题。
第二章——儿童的视角
儿童拥有独特的视角:、
儿童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不会进行意义推断
儿童视野狭窄
儿童的视角不同于成人
视角与身高成正比关系,身高越高,视角越开阔,反之则越狭窄。
书中指出要精心设计教室入口处的通道,以支持儿童多种多样的兴趣。拓宽儿童身处教室中间的视野,有助于儿童了解教室中他们可利用的潜在条件和机会,从而能够专注地投入到材料和教室环境中。
第三章——设施设备的布局:平衡教师之舟
阅读本章后,首先我觉得特别的有趣,将教室想象成一艘河面行驶的小船,教师是船长,通过操控位于船中央的舵来驾驶小船。以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象限将船体分开,通过合理布置,保持小船的平稳行驶。同时又要在增加儿童自有活动空间的基础上减少幼儿之间的冲突,促进儿童之间的积极互动,减少约束感提高整个教室的利用率。
所以平衡就特别的重要:
尽可能在教室的4个象限中布置同样多的家具或区角。
考虑每个象限中儿童使用家具的情况,确保教具的使用量在教师中的均衡分布。
不要把两个都非常受欢迎的区域安排在同一象限中——特别是那些需要许多家具的区域。
如果可以,把两个最受欢迎的区域(或者使用频率高的区域)安排在相对的象限中。
不要创设一天中只在短时间内会使用的区域。
教室的平衡类型:
对称平衡
非对称平衡
放射状平衡
第四章——教室环境创设:借他山之石
本章强调了向他人学习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创设教室环境时,教师也可以借鉴别人的设计点子。
借鉴家具设计师对于样式与形状的运用,强调了圆形、柔和、平滑曲线对于参与者情绪情感的影响。同时提醒教师留意教室内桌子的形状和大小对于儿童的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借鉴墙纸设计师对于线条的运用:
运用垂直线创造空间的高度感。
把具有等高水平面的家具相邻摆放,有助于拓展空间、营造和谐的氛围。
使用顶端相连的斜线,令空间看起来更舒适、更小巧。
使用底端相连的斜线,令空间显得更加明亮,使人感到更加快乐。
使水平线连接垂直线,创设更加平衡、安静的空间。
借鉴室内设计师对色彩的运用,强调了颜色对于人们生理以及心理的作用。
明亮的颜色通常给予人过度的刺激。
1、深颜色令面积不大的房间看上去显得更小。
2、家具的中性色调有助于营造自然、宁静的氛围。
3、纯白色能够反射光线,有时可能很刺眼。
4、蓝绿色和蓝紫色都是令人感到舒服、放松的颜色。
5、柔和的黄色被视为欢快的颜色,众所周知,它还可以刺激大脑活动。
6、红色使人心率加快,增强兴奋感,提高活动水平。
7、亮橙色令人感到苦恼、沮丧。
借鉴园艺师对自然元素的使用、工作效率专家对于参与的价值的思考以及食品杂货商对于物品的摆放。。。
第五章——考虑儿童的需求
本章首先引用了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与身体需求相关,例如,食物、住所、保暖及饮水。
·心理需求:与情感需求相关,例如,安全感、归属感、爱及自尊。
更高层次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相关,例如,成长、具有成就感、培养才艺、获得技能。
指出教师在对教室环境进行设计时,应该既顾及儿童的基本层次需求,又创造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的机会。
强调了完善的环境要满足且支持这些需求:
1、生理需求
基本的生理需求包括儿童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因素,例如,食物、住所、饮水、氧气、睡眠、衣物等。如果教室环境和教育者未能满足这些需求,儿童的成长便会受到阻碍。教室环境创设与儿童的生理需求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如果教室中的环境创设与设施未能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那么儿童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将存在风险。
安全需求
儿童需要安全感,需要能够让他们的大脑安享宁静、免受外界的过度刺激的空间。虽然教师很难在教室中为儿童提供温馨、舒适的一偶,不过,至少需要提供一件真实的家具,比如摇椅,或特别柔软的靠垫(狗狗的床柔软、便宜,且易于清洗)。能够让儿童独处的空间,有助于儿童获得稳定、可靠的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需求
4、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儿童需要相信,幼儿园教室的设计必须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展现自己的能力,锻炼领导技能,参与协同合作。允许儿童表达自己对材料和活动的偏好,并自主做出选择。
指出儿童在教室环境创设中应该享有的权利:
自由活动的权利
杂乱无章、拥堵的环境会阻碍儿童在教师中持续进行有效运动的能力的发展,所以活动区域设置多个出口,儿童就可以自有地出入,有利于儿童的自由创作。
自主与自立的权利
早期教育的目标和目的应该是为儿童提供增进其自主性和能力自信的课堂体验。自主性指的是有选择的自由以及独立思考和自力更生的能力,有效的环境设计具有支持儿童能力发展的潜在特性。特别强调了儿童也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座位。
多感官学习的权利
精心设计的教室应该提供儿童感受视觉和触觉体验的各种材料,致力于为儿童提供通过感官进行探索、创造和学习的机会。
独处社交的权利
儿童有享受自己个人空间或与朋友享受公共空间的权利。
与同伴、家人和社区联系的权利
应该建立儿童与教室环境的归属感,可以在教室内布置呈现儿童家人的照片、来自本地社区的手工艺品、邀请有专长人事进教室展示他们的技能。。。
减少教室中的嘈杂
物质环境的嘈杂,减少会对儿童活动产生有形干扰的家具设备。
视觉嘈杂,摆放有序避免杂乱。
强调了视觉思维
本章还介绍了有创意的墙饰、有活动性的布告栏以及明确合理的天花板吊饰。
第六章——真实性:将日常物品融入教室环境
本章节讲解了儿童积极探索环境的方式是运用感官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在配备了真实的材料、资源与设施的高质量环境中,儿童在互动性的活动和游戏中的学习效果最佳。幼儿园教室中的真实性,指的是如实呈现现实世界中用于真实目的的材料和资源。真实的日常物品可以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必不可少且丰富的感官信息,所以是早期教育环境的有益补充。
列举了多种传统材料与真实材料在感官探索方面的比较,从而展示真实物品较于传统物品在兴趣激发上、感官刺激上、概念体验上多方面的优势。同时又结合皮亚杰的思想,当儿童的游戏或者活动设计物品建构心理模型时,他们就在构建关于世界的心理模型。强调了材料的真实性能增强区域的真实性。
讲解了增强材料真实性的最佳手段——利用开放性材料,从而培养创造和更高级思维。强调了要将儿童培养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高效公民定位教师的历史责任。当下幼儿急需发展创新、解决问题、灵活性和创造力。教师提供开放性材料就如同给孩子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且不仅适用于所有年龄和技能水平的儿童,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丰富多样的游戏行为,从而使得儿童更容易创造自己的游戏和规则。
本章节的最后列举了7种开放性材料,从材料的功能区分到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真实材料再到与幼儿相关的材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操作性很强。
特别喜欢这本书的结束语: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普普通通,没有过人之处;然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超越平凡的潜能和力量。为了孩子们的幸福,我们必须努力变得卓越不凡。期待新学期的开始,希望工作中能学以致用。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