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陈华芳>>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李亚琴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1-12-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华芳

放手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读《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有感

                                                                       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幼儿园   李亚琴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新北区陈华芳名教师成长营的引领下,在小伙伴的共同陪伴下,大家利用寒假,共读了《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这本书,这也是我阅读最认真的一本书,接下来我从内容简介,阅读经历,阅读感悟三个方面来说一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内容简介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教师。”班级是幼儿在园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那么什么样的班级环境最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他们的探索和学习呢?

本书给出了答案,即站在儿童立场、从儿童视角出发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

在进入教室的一瞬间就被门口的奇趣桌和一目了然的室内布置牢牢吸引。

通过参与墙饰、吊饰的设计产生了归属感、安全感。

有大量的开放性材料可以进行感官探索活动。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日常物品可以使用,与自然、生活建立了联结。

阅读本书后,你不仅会对班级环境产生新的认识,而且有可能经由书中的奇思妙想生发出更多有效且暖心的好主意。

1章 空间的力量:理解教室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教室环境创设要义,教室环境的力量)

2章 儿童的视角(儿童拥有独特的视角、儿童的视角不同于成人、有吸引力的教室入口 、婴儿教室的过渡空间 、一目了然的室内、脚下的地面 )

3章 设施设备的布局:(平衡教室之舟、发现平衡、教室之舟的平衡问题、平衡教室之舟的策略、教室平衡的类型

4章 教室环境创设:借他山之石(家具设计师:样式与形状;墙纸设计师:线条;室内设计师:色彩;园艺师:自然元素;工作效率专家:参与的价值;食品杂货商:物品摆放)

5章 考虑儿童的需求(儿童在教室环境创设中的权利;减少教室中的嘈杂;墙饰;天花板的吊饰

6章 真实性:将日常物品融入教室环境(传统材料与真实材料在感官探索中的比较;七种开放性材料;寻找真实的日常物品;精心挑选容器;利用厨房用具和室内装饰品;真实的家具

7章 自己动手创设教室环境(家具的改造和再利用)

二、阅读经历

25日,我看了《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译者序,让我了解到这是一本“有料”的书,所谓有料,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有情怀---“感动”这本书有更多的地方让我们感动。如:在教室的入口处放置一张舒适的长凳,这样的做法,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教育者的爱心,体现了他们真正在乎孩子们的感受,这时让我想到,雨天时,孩子们脚穿雨鞋,身穿雨衣,这时我们会搬个小凳子在门口,如果长期放一张,会更方便孩子!另外户外场地上也要多放一些长凳子,便于孩子玩累了,有地方休息!!这样就不会出现户外许多孩子坐在楼梯上休息,防碍其他人。二、有眼光--一好的教育书籍不仅着眼当前,还放眼未来。本书极具洞察力地提出了这个前瞻性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三、有办法---具体的案例\翔实的指导是本书又一大“可爱”之处。本书可以让我们动手做起来,内容更加直观、明了,引发了我阅读兴趣,我会认真阅读,并落实到环境创设中!!

26日,今天读了第1章-一空间的力量:理解教室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教室环境要能够促进儿童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而要实现这样的促进作用,有目的地创设者室环境就至关重要,从本中让我们了解教室环境创设要义要以下四点:要义之一:尊重儿童,尊重是一个重要的词语,它与尊敬、共情、接纳和耐心相关。最重要的是,尊重儿童意味着洽他们机会,让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旅程。要义之二:珍视儿童的空间,这意味着通过创设环境来保护儿童的本真特质:快乐、追根究底、好奇、嬉闹、天真和愉悦---他们不仅这样看待周围的世界,也这样看待自己。要义之三:推崇空间的灵气。义之四:创选承载平衡与美白岛屿。在这一章还提到了教室环境的力量,刚好结合前二天陈园长让我参加的省教育学会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来分享一下章兰园长的专题讲座"探索追随儿童的课程改革路径”就讲到了环境的创设,她的讲座很接地气,也很实用,她能围绕8个问题,4个方面讲述她们幼儿园课改之路她能借力(借专家之力,借地方领导之力)聚力(聚老师之力,家长之力)不断走进孩子中,老师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7日,今天看了第二章一一儿童的视角,(一)儿童拥有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知道儿童用不同于成人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世界,这种独特的视角是由其身高决定的。(1、儿童以自我为中心。2、儿童不会进行意义推断。3、儿童视野狭窄)(二)儿童的视角不同于成人(三)有吸引力的教室几口,在这块版块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奇趣桌,与我们幼儿园各班创设的诱导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书中内容,更好的创设我们的自然诱导区。

211日,本周看了第三和第四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内容教室环境创设:借他山之石,书中写到向他人学习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向家长、幼儿家长、同事、邻居、朋友及亲戚学习,我们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听到、读到及看到的东西;我们也向周围环境学习。在创设教室环境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别人的计点子,我们可以问室内设计师学习。特别提到园艺师:自然元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们在环境创设中也充分利用周边花匠贾师傅来园进行培训指导,大厅环境和户外环境才有了较大的改变。

217日,今天读了《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第五章--一考虑儿童的需求,本章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开场,他提到3个需求(1、生理需求--一与身体需求相关。2、心理需求--一与情感需求相关。我们在教室环境进行设计时,可以运用该需3求层次理论,既顾及儿童的基本层次需求,又创造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的机会。完善的环境要满足且支持这些需求。其次书中谈到儿童在教室环境创设中的权利(1、自由活动的权利一一儿童天生好动,他们探索环境时需要有自主权,他们需要感受自由,从而成长能干的,独立自主的成人。2、自主与自立的权力一一儿童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座位,我们应该归还儿童作为个体的权利,允许他们自己选择座位。3、多感官学习的权利一一儿童是依赖感官的生物,他们的抽象能力还很有限,因此需要接受丰富多样的感
官体验。4、独处与社交的权利一一儿童有权独处一段时间,享受自己个人空间,他们也有权与朋友一起在公共空间里共处。5、与同伴、家人和社区联系的权利一一归属,指的是儿童建立起与家人、同伴及社区之间的联系。

三、阅读感悟

读到这里,我特别赞同一点就是儿童在教室环境创设中的权利,自由活动的权利一一儿童天生好动,他们探索环境时需要有自主权,他们需要感受自由,从而成长能干的,独立自主的成人。我们幼儿园在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经常会出现忽视幼儿参与的问题,幼儿在自然角中主体地位缺失,在整个自然角活动中,幼儿更像是一个个木偶人。这些教师将自然角的创设与管理视为自己工作的任务,为了应付检查而凭借自己的想法创设与管理,一般只注重自然角的美观性,更不会用心地去设计和构思,不会过问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也不会充分发掘生活与自然中的教育资源,并在自然角创设与管理中体现出来,他们将自然角视为一个只供观赏的区域。对于自然角的管理,只有在教师愿意的情况下,幼儿才能进入自然角观察,其观察内容和观察时的一些想法也被教师所束缚。对于自然角的管理也是教师一手包办,即使辛苦也不愿意将管理的权利下放给幼儿。自然角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自然角琳琅满目的动植物,看到孩子留下的痕迹是少之又少,使看见寥寥几本的观察记录表也是“残缺不全”,缺乏连续性。自然角本身是让幼儿亲近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奇妙的地方,反而让孩子们感受不到快乐和美好。久而久之,光顾自然角的幼儿是越来越少了。其实,自然角中无论是前期的创设还是后期的管理,引导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是极为重要的,要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自然角的创设与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社会性情感方面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且幼儿能习得更多的直接经验,能够“让幼儿做事情”。并且,我省一直在推行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建设,其倡导的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并主张将这种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因此在创设和管理自然角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贯穿这种游戏精神,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谁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孩子才是幼儿园环境的真正主人。学会感受幼儿的心灵,了解幼儿的想法,才能让幼儿成为环境的缔造者。当幼儿成为幼儿园环境主人的时候,当环境尊重幼儿的意愿的时候,当环境协助幼儿实现创意的时候,带来的喜悦和惊叹,其实这就是环境的价值。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孩子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这本书科学有效的创设班级环境给予了很多的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班级环境创设有很大的帮助,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慢慢去摸索来改进班级环境的创设。但通过阅读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一种意识,更新了一种理念:环境创设和教学活动一样要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基于儿童视角的环境,反应幼儿当前学习的环境,让幼儿成为学习环境创设的主人!

我还要继续阅读第六、第七章,还要反复阅读这本书,相信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02121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