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感
《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当打开这本书时,我被本书的儿童视角这四个字打动,以往在我的概念认知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可能更多的是成人的主导会多一点,真正以儿童视角的环创还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在翻看译者序的过程中被译者的有情怀,有眼光和有办法三个有深深打动,尤其当提到在教室的入口处放置一张舒适的长凳,不仅方便家长帮助孩子更换鞋子,衣服,还方便亲子告别。有了这张长凳作为道具,家长的俯身,温情的拥抱,一切都水到渠成,舒服和自然。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家长不能入园,孩子的焦虑情绪也还是存在,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晨间入园时的情绪也会出现波动,那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自己的班级,班级环境创设更加重要。
在第一章《空间的力量:理解教室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将任何一个地方变为特别的地方,催化剂便是我们深入其中的亲身体验。这样的地方是整个环境中有着我们的情感印记的一部分……我们怀念这些牵绊情感的地方。正如其中所说有些空间之所以特别,通常是因为我们个人的记忆,任何被精心设计过的空间的特点及意图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我在反思我们在创设班级环境时,是否有考虑到这个因素,能设计一些对幼儿来说比较特别又有情感共鸣的空间,儿童即奇迹,相信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奇迹,这种信念可以改变我们设计儿童保育空间的方式。这句话是安妮塔.鲁伊.奥尔兹所说的,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教室环境创设时书中提到了四大要义分别是尊重儿童,珍视儿童的空间,推崇空间的灵气,和创造承载平衡与美的岛屿。在阅读的时候对于第三和第四的要义我还是有些模糊的,比如空间的灵气?什么样的空间是充满灵气的?在《儿童保育中心设计指南》中提出:“作为设计者,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充满自由和快乐的地方,在那里,童年的魅力和神秘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有灵气的地方可以令儿童的灵魂得到满足”是呀,正如课程游戏化提出的精神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我们在设计空间的时候首先要蹲下身来把自己设想成为一名儿童,反思我们设计是否真的贴合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是否能让幼儿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无线的发展呢?
第三章—设施设备的布局:平衡教室之舟
在读完这章的内容之后,在一边笔记一边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对书中的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引发了思考。首先是关键词平衡,对于平衡书中围绕家具,家具的使用,和教室三个方面展开,其中一开始说到的黄金比例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就是“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结合实际我们的教室环境创设时似乎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转变,之前总是把教室布置的满满当当,认为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在没有充分预设和规划的基础上,没有对孩子们进行有效的观察这样的教室环境是不合适的。书中很好的传递了一个好的方法,把教室比喻成一艘船,而老师就是那个船长,利用平衡中的四个象限原则,让我学到了在设计教室环境时是需要提前规划布局图的,现在是更科学合理的规划了—和谐,流动,平衡是积极向上的教室氛围。
第二个关键词是策略,这里书中提出了5条建议,实操性还是很强的。1.尽可能在教室的4个象限中布置同样多的家具或者区角。2.考虑每个象限中儿童使用家具的情况。3.不要把两个都非常受欢迎的区域安排在同一个象限中,特别是那些需要许多家具的区域。4.如果可以把两个最受欢迎的区域或者使用频率高的区域安排在相对的象限中。5不要创设一天中只在短时间内会使用的区域。
在这5条建议和策略中,我读到了方法更读到了要观察,只有真实的持续的观察才能让我们的班级环境创设更贴合儿童的视角。
最后是三个最字的一句话—最大的空间在最长的时间内服务于最多的儿童。这句话我觉得非常经典,在接下来的班级环境创设时这将成为我的一个行动方向。
第四章—借他山之石之后,思路被一下子打开了,以前思考班级环境创设的时候更多的是单纯性地寻找关于班级环境创设的书籍去逐条对照,看是否能借鉴的,完全没有想到可以像本章中提到可以借助如此多方面的力量来成为设计的灵感。其中提到可以向家具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墙纸设计师,园艺师等等去学习他们在形状与样式,色彩,线条等等方面的巧妙运用。其中对于园艺师这一方面特别来回读了2遍,尤其讲到关于自然元素这部分,显然自然元素比自然材料的范围和面更广了,通过把大自然请进教室和通过自然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能够在自然中身心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真的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提到的交易站这个词,交易站在班级里面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真的以小主人的角色参与到自然材料的交换中,更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创设中习得了在开始交易前,讨论并确定材料的大小,这一点非常重要。鼓励儿童公平交易,如果只带了一件材料,就只能从交易站换走一件材料。在学习公平和信任的同时,儿童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责任感和自控能力!学习真的是无处不在,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真的可以获得不同的养分,正如书中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阅读了最后三章的内容,整个人都豁然开朗,很多疑问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考虑儿童的需求》开始就讲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再到更高层次的需要,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最能满足的就是他们的生理需求,我们现在已经在第二个层次理论里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就是在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书中谈到的安全感的建立,从它所出示的图式可以发现儿童需要让他们感到放松的环境。班级里至少提供一件真实的家具,比如摇椅,或者特别柔软的靠垫,能够让儿童独处的空间有助于她们获得稳定可靠的安全感。在读到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时,被这样一句话引起了共鸣:“儿童需要相信,自己在生活中也有一席之地。”每个孩子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本书就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事物的不同的角度,在之前我们更多的是追求统一,看到的幼儿的作品也都是同一种表现方式,但是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我们现在更多关注了儿童内心的需求,对待作品有更多的表现方式,也会倾听儿童对画的解读,童话童画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在书p105页开始对于促进儿童的选择能力,自主性和自我实现发展的其他建议,我觉得非常有实操性,值得学习。对于环境中的墙饰,可以适当的留白,和艺术地陈列,打破越多越好的审美误区,很多实用的建议是以前没有想到的,比如1.将购买的材料张贴时减少一半,不要只是单纯得将儿童的图画挂到墙上,可以用一个塑料套封活页夹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2.在美工区或书写区附近挂几块剪贴板,鼓励儿童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在上面。
3.软木,餐垫都能作为儿童作品展示的材料。
4.电子相册和ppt的制作都能很好得展示儿童的成长过程,且非常有意义。
关于布告栏,我的理解就像我们的家园联系栏,但我们的家园联系栏更多的可能还是老师承担布置更换的比较多,还没有让儿童参与进来,如何让布告栏富有互动性,书中也给予了很好的建议,我想新学期开始可以能利用起来。
这是一本实操性非常强的书,读者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室可以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创设。这个假期虽然短暂,但是阅读让这个短暂的假期变得异常有意义,学习了来自名家的智慧,让新学期的开学工作变得有条理,有方向。
2021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