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感
张家惠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班级环境也是幼儿最重要的活动场所。
这个寒假阅读完《儿童视觉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后,我不仅对班级环境产生了新的认识,而且由书中的奇思妙想生发出更多有效且暖心的好主意。
第一章、第二章:
作为早期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环境设计者,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激发儿童的最大潜能,然后才能决定哪种类型的环境可以最有效地支持儿童的发展。对教室环境创设的基本认识仕教室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儿童充分发挥其最大潜能。在此我们首先要尊重儿童、珍视儿童的空间、推崇空间的灵气、创造承载平衡与美的岛屿。
比如站在儿童立场、从儿童视角出发来创设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
1.在进入教室的一瞬间就被门口的奇趣桌和一目了然的室内布置牢牢吸引。
2.通过参与墙饰、吊饰的设计产生了归属感、安全感。
3.有大量的开放性材料可以进行感官探索活动。
4.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日常物品可以使用,与自然、生活建立了联结。
第三章:《设施设备的布局:平衡教室之舟》
在这一章节中我对“平衡”这一词很感兴趣,通过阅读让我明白平衡教室之舟不仅可以减少幼儿之间的冲突和负面行为,还可以促进儿童之间的积极互动,增加儿童自由活动的空间,同时还能提高整个教室的利用率和减少约束感,结合经验从本班出发,回想一下我们班的区域,永远是娃娃家和益智区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其他区相对来说人员就不是很多,无法达到平衡,刚好今天阅读了本章,下学期可以结合书中经验进行相对的整改。
第四章:《教室环境创设:借他山之石》
这章节让我明白色彩的重要性,色彩的心理作用会令儿童的情绪情感发生重大的变化,生理作用则会影响儿童的专注程度,所以在色彩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加以重视起来!除了在色彩的选择上至关重要,另外自然物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儿童经常接触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观察力,变得更加自信。由此证明我们更加可以将大自然带进我们的班级,并且贯穿于各个区域,让幼儿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在教室里,都可以通过自然进行学习,从自身做起,下学期我会结合书中的理论知识和班级孩子的相关经验进行最合适的调整。
第五章:《考虑儿童的需求》
本章刚开始主要写了马斯洛理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又分为生理需求(与身体需求相关)、心理需求(与情感需求相关)、更高层次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相关)。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可以运用该需求层次理论,既顾及儿童的基本层次需求,又创造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的机会,完善的环境要满足且支持这些需求。
看了本章也让我清楚的意识到必须让儿童认识到,他们是重要的、 有价值的、有能力的, 必须让儿童坚信:“我是一个有用的人。”为儿童提供可以自由选择并让他们全自心地积极投人的环境,将引导他们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是为儿童提供优质的环境,从而满足马斯洛理论中的基本需求。
对于需求的诠释下,幼儿的权利显得十分重要,自由活动的权利;自主与自力的权利;多感官学习的权利;独处与社交的权利;与同伴家人社区联系的权利。让孩子获得正向情绪,环境能够让幼儿获得存在感,比如我现在带的小班,在班级醒目的位置悬挂幼儿的照片、全家福或者自画像,每一个幼儿拥有属于自己的标记和物品,能够让孩子活动存在感。当老师将孩子的全家福或者幼儿自己的照片悬挂在班级时,我们会发现孩子对这些照片是特别感兴趣的。他们会经常走到照片前,向同伴或者老师介绍:“这是我的爸爸妈妈。”或者“你看,这是我!”在介绍时总是抑制不住的开心。这就是环境给孩子的存在感和安全感,让孩子获得了家一般的感觉。同时,美工区、建构区里孩子的作品也能够让孩子产生正向情绪。这些作品常常能让孩子感受到自豪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环境创设作为教育的“隐形课程”,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得到怎样的印象。”区域环境的创设只有从幼儿视角出发,体现幼儿立场,才能有幼儿的“声音”,才是幼儿真正的环境。
第六章:《真实性:将日常物品融入教室环境》
儿童积极探索环境的方式是,运用感官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在配备了真实的材料、资源与设施的高质量环境中,儿童在互动性的活动和游戏中的学习效果最佳。幼儿园教室中的真实性,指的是如实呈现现实世界中用于真实目的的材料和资源。真实的日常物品可以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必不可少且丰富的感官信息,所以是早期教育环境的有益补充。
真实的日常物品会引发儿童的好奇和兴趣,能够给人以丰富的感官刺激的物品。同时利用开放性材料也能够增强真实性,开放性材料的使用还有助于促进丰富多样的游戏行为,包括社交游戏、戏剧表演游戏、建构游戏、象征游戏甚至规则游戏。
本章节也重点强调了容器的作用:容器可以被看做激发儿童兴趣与活动的视觉对象,要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个观点,就要认识到,我们选择容器时往往受到长期形成的习以为常的教室设计观念的影响。该选择怎么样的容器、器皿进行摆放呢?书中提到的“4C原则”:引起儿童注意的容器、方便好用的容器、与活动有关的容器、儿童制作的容器。一旦从观念上认可了容器的目的,即不仅在于容纳物品没也在于引发儿童对容器内物品产生兴趣,那么找到非常规范的容器其实并不难。
第七章:《自己动手创设教室环境》
将旧家具改造之后再度利用,不仅节省资金,保护环境,而且可以增强教室环境的真实性。本章节提供了很多的设计方案,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经验结合书本内容,将这些做法作为一颗火种,将废旧物品改造的漂亮且真实,为教室锦上添花。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普普通通,没有过人之处;然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超越平凡的潜能和力量。为了孩子们的幸福,我们必须努力 变得卓越不凡一尤其是在教室里。 本书致力于帮助你将一间平凡的教室打造成孩子们生活、成长和学习的非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