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陈华芳>>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李亚琴:课程故事《回归自然 探秋寻趣 ——之我与“柿子”的故事 》
发布时间:2021-12-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华芳

回归自然  探秋寻趣

——我与“柿子”的故事  

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幼儿园  李亚琴

一、课程源起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活教材,是孩子们成长最好的课堂。走进大自然,可以让孩子们用眼睛去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我园正是运用亲自然游戏的理念,引发教师运用园内资源,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充分的开展各类亲自然班本课程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更好的发展。

课程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我们把握教育契机。

幼儿情况分析:

  幼儿园石榴果园有两棵柿子树,中1班的时候我们是离柿子树最近的班级,从小班到大班,四季的轮回,时光的变迁,我们的教室也从一楼升到了三楼,唯一没变的是一我们还牵挂着这两棵柿子树。孩子们总喜欢在清晨户外或午后散步关注着,也总是会发现这两棵柿子树的秘密:春天,发芽长新叶啦;初夏,开花结小果啦;秋天,青柿子变大变红啦,树叶变黄变红啦;冬天,雪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了;看小鸟飞来又飞走了-天又一天,我倾听着孩子们每一次惊喜的发现,我们一起用落下的柿子蒂拼出过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树荫下嬉戏玩耍,一起捡过落.....见证着发生在柿子树身上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我们猜测过、讨论过..…

又到了丰收的季节,孩子们又可以去观察及采摘果子了,为了让他们能学会如何更好的探究采摘的方法,高处果子如何想办法采摘,生的柿子如何催熟是本次班本课程开展的重难点。

行为解读

1. 对接指南,利用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务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当孩子对柿子树产生兴趣时,我们把握教育契机,利用好园内的课程资源。我们进一步对接《指南》,基于这样的理念,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开启了“我与柿子的故事”
   2. 有效观察,读懂儿童。
  孩子们通过在幼儿园两年的生活,对幼儿园环境都比较了解。柿子树在孩子的视野里并不陌生了。关于柿子,你们知道什么呢?我们抛出话题,并让孩子们回家查资料。孩子们从家长那收获了不少,我们也依靠家长资源促进活动的展开。

可能引发的学习
  分析孩子的经验,孩子们对柿子有笼统的认识。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追随孩子的兴趣,利用园内资源引发活动?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观察探究的点在哪里?

图片6.png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了解与发现柿子变化过程。
2.在活动中能注意倾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表达自己对柿子的看法。
3.能与同伴交流,沟通,通过讨论协商进行分工合作进行采摘活动,遇到困难能一起想办法克服。

4.体验采摘活动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5.能观察发现自然界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结合预期的目标以及活动开展后的调整梳理出以下目标:

年龄段

活动内容

指南目标

大班

柿子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

1、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
2、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

3、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1.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2.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1.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2.能分工合作,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

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1.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美的事物。

三、课程实施过程:

一、与“柿”初体验

(一)我们去采摘柿子

1、前期观察与表征:

1)交流唤起已有经验

师:孩子们,秋天的柿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1:老师我发现幼儿柿子快要熟了,散步的时候我去看到的。

2:我看到下面的柿子绿的,上面有的红了、有的黄了。

3:我户外的时候去果园看的,柿子有的都被鸟吃了。

师:你们都很会用亮眼睛观察,那现在的柿子到底怎样呢?它们有什么变化的?我们一起去果园看看吧,带上你的记录纸和笔,把你的发现画下来。

2)走进果园、观察表征自己的发现

幼儿自主观察表征,

有的孩子会先在树底下仔细观察,嘴里孩子说:快来看,上面的那个红色的被鸟和蜜蜂吃掉了,你看那里有好多蜜蜂。

有的幼儿会用手去摸摸柿子,边摸边说,这个柿子硬硬的,还是生的。

有的幼儿还跳着去够上面的柿子。

观察3——5分钟后,孩子们自主表征。

2、实践体验:我们采摘去(教学活动)

一、唤醒经验,引入活动3’)

1.分享观察发现孩子们,昨天我们去观察了石榴果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和大家分享下。
  幼儿借助自己的观察记录表讲述,教师提炼。

1:我发现柿子变黄了

2:石榴有的红了

3:……

教师小结:秋天的丰收的季节,大家都发现果园里的果子颜色开始变化,这是果子开始成熟的标志我们可以采摘了。

2.了解采摘方法:“哪些水果可以采摘了,你知道怎么采摘吗?

1:我们需要带上剪刀和篓子,把柿子剪下来就行了。

2:幼儿园的柿子树特别高,我们可以带椅子,我们踩在椅子上就能够够得着柿子树了。

3:柿子树很高,我们可以用梯子,接着爬上去用手采柿子。

4说:我们可以用棒子打柿子。

二、分组合作,制定计划(10’

1.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你们想不想去采摘想和谁一起采摘?幼儿自由组合,寻找合作伙伴。

2.商定计划,探讨采摘方法

   师:“采摘水果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你们用什么方法解决

难点讨论:高处的果子我们怎么摘?

   “请和小伙伴们一起商量下,把我们的方法、要用到的工具材料记录下来。”

    幼儿分组讨论决定自己组的采摘方法,提醒幼儿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辅助采摘。

   分组介绍采摘计划。

  教师:结合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分享实践方法,提炼出采摘时的关键:1.成熟了才能摘。2.采摘时要注意安全,有分工。3.高处采摘需要工具。……合理……

   教师小结:每一组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仅需要采摘工具,选择成熟的果子,还需要可以攀爬的梯子,这样便于我们采摘到高处的果子,希望你们分工合作,能采摘成功。

三、寻找材料,合作采摘(25’)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采摘去!”

幼儿按计划分工合作,分组采摘。教师提醒幼儿采摘时注意安全,在遇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策略调整方法。

幼儿三人一组开展选材料,分工开始采摘活动。

幼儿行为描述:

1组用棒子刚开始一直在打柿子,后来发现柿子打烂了都还没有掉下来,于是他们改变策略开始打树枝,三下就掉了两个柿子下来,开心的呼喊我打到了。

2组他们本想两人爬树,一人接柿子,可是爬了五次发现光自己爬是很难上树的,于是刚好旁边一组有梯子,小男孩就顺着梯子爬上了树,一个小女孩站在椅子上,手拿框子接柿子,小男孩会用手去摸摸柿子,嘴里还会说:这个是硬的不熟,不能采,再换个,又摸摸说这个是软的可以采了。

3组用的是两只脚的梯子,他把梯子架在树杈中间,想要采摘高处的红的柿子,可是怎么采也够不到,于是拖着梯子又从新找地方。

4组:用得是四只脚的梯子,他们把梯子架在了树杈下面,一个小女孩爬上了树,另外一个女孩子手扶梯子,还有一个女生拿好框子接柿子,他们整整采了两筐采柿子。

教师行为:整体观察:有两次,每次活动都是利用前1--2先进行整体扫描,一个是看孩子做计划时看孩子是否全部分工合作,另一个是第三环节,看孩子们是否选择材料工具开始动起来.

点上观察:在第二环节,分组合作,制定计划时,会每组走一些,看孩子的交流及分工情况.通过观察捕捉每组采摘的方式及他们分工情况,及他们会遇到的问题.第三环节,看每一组孩子的分工实践及使用材料情况,通过观察捕捉孩子的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分享交流做好铺垫.看一个孩子遇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读懂孩子的行为背后的思考。

四、交流分享,感受快乐(5’)

师:孩子们你们采摘成果如何,大家相互看一看。采摘时你们遇到了困难了吗,后来又是怎么解决的?

幼儿讲述小组分工合作的采摘过程。

哈哈:老师,我们采了3个熟的柿子,我们想采那个高处的红柿子,可是梯子太矮够不到,下一次我要选一个高的梯子去采。

西西:今天我们采了两筐柿子,我们一个人爬树,一个人扶梯子,一个人拿框子,分工明确,所以才能采到这么多。

欢:我们看好了那里柿子多,就到哪里采,但是还有许多没有熟的也被我们采了。

师:谁有好办法让柿子变熟吗?

1:我知道苹果和香蕉有催熟功能,只要把柿子和苹果放一起。

2:可以放太阳底下晒晒,这样也会变熟,我家就有,奶奶就把生的柿子放在阳台上晒得。

3:可以放冰箱冷藏,变成脆皮柿子

小结:采摘不是件简单的事,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找到办法。

“看来,柿子催熟也有许多学问。让我们一起把柿子带回家,想办法让它变熟,看看谁的柿子能第一个熟吧。”

教师阶段反思: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在画柿子的时候,孩子们仔细的观察通过实物的观察,孩子的表征作品显的格外生动。
 教师的支持与思考
  柿子是由孩子亲自采摘,他们更觉得亲近。在绘画过程中,他们仔细的观察,热烈的讨论,激发了每个孩子的主动性

发现不同

孩子们发现我们从水果店买来的柿子和我们摘的柿子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比一比、尝一尝中感知柿子的外在、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

维度

摘的柿子

水果店的柿子

颜色

黄色

接近于红色

硬度

硬硬的

软软的

柿蒂

翠绿色

有些卷曲

形状

椭圆形

 

内在特征

维度

摘的柿子

水果店的柿子

颜色

黄色

接近于红色

硬度

硬硬的

软软的

果壳

有种子

没有种子

内在特征

我们发现柿子有的有核,有的没核。为什么?我们一起查询资料,发现有些柿子没有籽是因为它们是改良过的。

二、催“柿”有妙招

实验与实践

1)催熟柿子

品尝味道

  那它们尝起来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尝尝看吧。

幼儿园的柿子

一一:有点苦,我的嘴巴有点麻。

萌萌:我的舌头毛毛的。

帆帆:辣,感觉我的嗓子被堵住了。

水果店的柿子

萱萱:甜甜的,很好吃。

云云:感觉这个柿子好甜好甜的。

   吃到了不同味道的柿子,孩子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看着满满一筐的柿子,孩子又开始讨论了起来,说着:现在的柿子还很硬不能吃,怎么才能让柿子成熟呢。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帆帆说:我们可以把柿子放在太阳底下晒,过几天接可以成熟了。豆豆说:可以把柿子和苹果放在一起。嘟嘟说:我们可以把柿子放进冰箱冰几天。豆豆说:我觉得可以放在热水捂一下,柿子就成熟了。然然说:“把柿子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下。”

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但是到底哪一种办法可以让我们的柿子成熟呢?于是跟孩子讨论决定让每一个孩子带一个柿子回家,想办法让柿子成熟,并记录柿子的变化。孩子听了都十分激动,个个把柿子捧在手心呵护着柿子。

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柿子回家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或者选择自己的方式让柿子成熟。孩子们每一天回家后都会主动观察柿子的变化,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家长们用文字帮助幼儿记录。

孩子们用画笔记录柿子催熟的方式以及柿子在成熟中的变化,家长们用文字在一旁标注。在科学领域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催熟方法:

1. 静置法

2. 苹果催熟法

3. 香蕉催熟法

4. 酒精催熟法

5. 密封袋催熟法

6. 熟柿子催熟法

《指南》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我们约定一周后孩子将柿子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来观察柿子有没有成熟。大家看一下,柿子由原来的黄色变成现在的红色,变成红色就代表熟了吗?我们和孩子讨论柿子到底有没有成熟,孩子们说:尝一尝就知道了。在吃的过程中,随时能听到孩子说:我的柿子好甜啊。有的孩子说:我的柿子不太好吃。师:为什么大家的柿子都红了,你的柿子好吃,而他的柿子不好吃呢?我们请这两个孩子来说一说自己的柿子长什么样子,两个孩子介绍柿子。最后孩子们知道了柿子成熟要看起来红红的,软软的,这样吃起来才是甜甜的。

三、做“柿”我能行

吃不完的柿子怎么办呢,我们在查阅资料后决定做柿饼,制作方法,了解了制作柿饼的过程后,我们便开始着手准备。

晒哪里

 在制作柿饼前,我们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里寻找、记录、观察合适到晾晒地点,最后在满足有阳光、通风、方便观察、安全、猫少的条件下,孩子们投票选定了柿饼晾晒在班级阳台上。

怎么挂

柿饼挂在哪呢?孩子们设计了很多方案,在走廊顶上钉钉子、墙上挂粘钩、搬一张桌子出去,最后一个孩子受到保安伯伯晒绳子的启发,决定晾在走廊上。                        

哪天做

哪天来做柿饼呢?知道柿饼怕雨怕潮且要晾晒半月以上的特点,我们通过观看天气预报选择来一个接下来都是艳阳天的好日子。

图片

防发霉

在观看柿饼制作的视频中,我们了解到柿子很容易发霉,那么如何预防呢,我们在绘本阅读和询问有经验的家人中找到了答案。

制作柿饼

到了激动人心制作柿饼的这天,为了克服削皮的困难,孩子们在家练习了一周削水果和系绳打结。看,洗净、擦干、削皮、烫水、系绳、晾挂,金灿灿的柿子承载着孩子们甜蜜的期望。

观察柿饼

柿饼在晾晒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孩子们每天观察、记录、对比着,一天天见证了柿饼的转变。

109日:柿子的颜色变深了;柿子皮变得干了;柿子上有了点点......

1013日:柿子变小了;柿子皮皱巴巴的;柿子变成橘色了......

1016日:柿子软软的,像柿子软糖;柿子有点黑;有的柿子扁扁的,有的柿子尖尖的......

柿饼为什么有的扁?有的尖?

孩子们在观察和对比中发现,柿饼的形状不同是与他们的晾晒方式和地心引力有关系。

品尝柿饼

日子在秋的浸润中一天天度过。一天孩子们在看看摸摸中惊喜地发现柿饼已经变得外皮干内里软。我们做的柿饼和买来

 柿饼什么样子就能吃了?什么东西和柿饼不能一起吃?通过观看视频和书籍,我们做好了前期准备,便迫不及待“开吃啦”!

 柿饼捂霜

  “老师,为什么我们做的柿饼没有白白的霜呢?”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们一起探讨了霜是什么、霜的形成、捂霜的方法和用什么容器来捂霜,并小心翼翼地将剩下的柿饼装罐密封好,期待大自然给我们的惊喜!

四、玩“柿”小行家

快乐回忆

看,在柿饼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用美术表征的形式去感受柿子的艺术多样性,同时用美术叙事的方式回顾了柿饼制作的难忘点滴。

在制作柿饼中,孩子从兴趣出发,通过动手实践、艺术表征等方式不断地解决问题迈向深度的学习,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季节的魅力和大自然的馈赠。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四、课程评价:

1、资源内容的生发:源于孩子生活。

     关于柿子的探究源自于孩子的发现,也正是因为柿子源于孩子身边的资源,来自于孩子的日常生活,所以又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柿子探究的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老师抓住孩子的问题,一步步地跟随着孩子的问题产生新的活动,当出现问题时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不仅是经验的发展,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学习方式的变革:支持探究体验。

     孩子们在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亲身实践,不管是采摘柿子还是品尝柿子,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合作、主动、积极、专注、投入,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实践中自觉地产生,他们遇到问题会想办法解决,特别是做计划和分组采摘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力量。

  3、教师的理念不断转变:在活动中,以前的话,老师会在采摘时忙前忙后去帮助孩子,而现在的我会充分利用观察,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孩子。教师自己的站位及两位老师的配合与指导能提前沟通,我是利用观察记录表来观察,蒋老师是有图片、视频的方式观察记录的,活动中既要看到全部的孩子,也要关注个别孩子优势智能发展.充分利用观察,来为后期的分享做好铺垫。

 

4、亲自然课程的开展让我们看见了幼儿发展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通过作品解读、谈话交流、故事描述、观察记录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发展性评价,我们看见了孩子们的发展:
1、幼儿间交往更多更自然:在亲自然的理念下,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在户外,在各种活动中,他们与同伴的交流机会更多了。在游戏的氛围下,他们或许是为了寻找材料,或许是为了解决问题,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他们的语言表达在交往中得到提升,他们面对游戏有个更开放的思维。
2、幼儿的创造力更多更丰富:开放的环境给幼儿带来的是更多与材料的互动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种材料在他们的手中绽放,一束花、几片叶子,都会成为一幅艺术品。
3、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在整理材料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逐渐提高,对于美的欣赏更敏感,也更乐于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来表现表达他们在生活中的感受,或是心情,或是有趣的游戏。
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孩子们是游戏的主人,是课程的主动参与者,是课程的发起者,他们他们的兴趣得到呵护与尊重,也更加乐于积极探索,而这些转变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5、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开展看到了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

1、观察意识增强:教师面对幼儿行为,不再轻易对幼儿行为下结论,不再指手画脚。观察,也从技术层面转变为一日工作中的有意识行为。

2、尊重幼儿:教师尊重幼儿,尊重个体差异。愿意走进幼儿,倾听、解读他们的行为;尝试走近幼儿内心,感受他们的感受,教师真正为幼儿的发展思考自己的角色。

3、课程意识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明显增强,对于观察到的幼儿行为更为敏感,开展活动更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会抓取幼儿园四季自然资源,开发班本课程各班教师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追随孩子的兴趣,从课程缘起、实施过程、课程反思等方面,

4、教师行为转变了。教师创设更多机会让孩子们实践操作,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追随幼儿兴趣,教师更多的从环境材料方面支持幼儿发展需求。也不再局限于一个活动的开展完成,而是思考着如何深入推进,更注重幼儿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与发展。

结束语:

大自然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如何让这扇窗的风景引人入胜并非易事。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尽自己所能,让孩子亲身参与到每一个活动中,去感知、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自然世界的神奇与奥秘。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

孩子们很喜欢吃柿子,柿子的吃法也有很多种,后续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继续开展关于柿子的活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