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表
观察者:谢茜
观察对象 | 大六班的孩子们 | 对象年龄 | 七岁、八岁 | ||||||||||
观察时间 | 2021.6 | 观察地点 | 小区枇杷树下 | ||||||||||
观察背景 | 偶然的小区探索,发现了一棵有趣的枇杷树。怎样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引领儿童走向自然,体验自然,创设一个富有自然气息的教育环境,让幼儿爱上自然,爱上科学?即将毕业的大班小朋友在小区开展了一场有趣的枇杷探索活动。 | ||||||||||||
观察目标 | 了解幼儿在观察枇杷树时的发现与对话。 | ||||||||||||
观察内容 |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观察枇杷树这一过程中的想法思路。 | ||||||||||||
观察信息
| 第一次观察:5.27 参观小区时,小朋友们发现了一棵高且直的枇杷树,江发现树底的泥地上掉了很多枇杷。回到幼儿园区域游戏时,蕊蕊还把采枇杷的想法画了下来。 | ||||||||||||
对话交流 | 楠楠:看!这棵树像一把高高的伞。 一一:这是一棵枇杷树,我奶奶家也有的,树叶就是这样的。 蕊蕊:我外婆说枇杷可以治咳嗽的,看,树底下还有很多黄色的小果子,是枇杷吗? 老师:这就是枇杷,如果我们早一点发现的话,树上还有果子呢。 | ||||||||||||
观察信息 |
第二次观察:6.3 隔了一个礼拜,小朋友们还心心念念关心着“小区里面的枇杷树”,于是,我们再一次来到枇杷树下,这次,萱萱发现了树干上一些白色的粉末,宝仪用手抹了一下,发现手指上也沾了白色。 | ||||||||||||
对话交流 | 萱萱:这是什么?是树自己长出来的吗? 宝仪:好像不是,这是给树保暖用的,是去年冬天的啊。 轩轩:是的,冬天我们给幼儿园的树穿棉衣、捆稻草也是为了让树不怕冷。 馨馨:现在天气热了,所以它的白色掉下来了,就像脱衣服一样。 | ||||||||||||
观察信息 | 第三次观察:6.9 今天的太阳很好,小朋友们又来到小区,在去看枇杷树的路上,孩子们发现了一些枯树枝,看起来有点像枇杷树的,于是提议带去看看。他们放在枇杷树边比比叶子,用手在叶边的锯齿上用手摩挲,把树枝断掉的横截面放在树干上比较,向路过的奶奶询问。
| ||||||||||||
对话交流 | 烨烨:看,这一堆树枝有点像枇杷树上的。 馨馨:要不我们带过去对比一下吧。 馨馨:你看,这个树叶真的看起来很像耶。 烨烨:要不把树枝放在这个缺口上比一比。 一一:真的是从这个上面弄下来的,能够拼到一起呢。 铮铮:有位奶奶过来了,我们去问问她。奶奶奶奶,这是枇杷树的树枝吗? 奶奶:是的哇,小朋友真好学。
| ||||||||||||
分析解读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孩子们对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发现本班幼儿对小区上的枇杷树很感兴趣之后,我们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孩子们一起在枇杷树下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纲要》中指出让孩子“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我们幼儿园周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可以让孩子接触自然,激发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兴趣,让孩子探究自然,延伸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拓展幼儿认识自然的途径、积累科学经验。 结合指南,我寻找到以下的价值点:
| ||||||||||||
后期跟进
| 1、材料支持:追随孩子的兴趣想法,提供生活和自然材料,便于幼儿探索(如放大镜、尺子、其他树的照片或者部分)支持幼儿进行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如各种美术工具及中国画颜料等)。 2、经验支持:利用谈话活动, 和幼儿讨论他们的发现、经验和问题,问一问他们还想要知道什么,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 3、心理支持:肯定孩子的发现、想法和计划,鼓励他们去交流和小组化探索,给他们提供平台分享。 4、环境支持:及时地发现教育资源,抓住教育的契机,让教育的内容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生机勃发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后期我们将继续带孩子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让孩子与自然充分地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