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幼观察记载表
班级 大2班 日期(时间) 2021.9 观察者 孙亚琴
观察对象 | 姓名:航航、轩轩 | 年龄:6岁 | 性别:男 | |||||||||||||||||||||||||||||
观察时间 | 第二周区域时间 | 观察地点:大2班益智区 | ||||||||||||||||||||||||||||||
观察目的 | 在游戏中遇到问题能坚持不放弃,尝试主动探索、同伴互学、反复练习等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 |||||||||||||||||||||||||||||||
观察内容 | 观察幼儿在益智区“积木对战”这一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 |||||||||||||||||||||||||||||||
第一次:2021.9.6区域游戏时间。 游戏积木对战是本学期新投入的材料,航航和轩轩都是首次挑战这一材料。他们拿出材料仔细地看了说明,就开始游戏了。 图1:两人认真对照图纸进行积木摆放。 图2:航航摆放了一会儿后全部拿走,重新摆放。 图3:航航越过图卡,看了一眼轩轩。 图4:航航也在右边摆放了三个黄色积木。 图5:航航看了一眼在旁边拍摄的老师,继续自己的操作。 图6:航航仔细看图卡。 图7:轩轩开心地告诉老师,我完成了。航航摁铃,并说:我帮他摁的。 图8:航航调整自己的积木摆放,把黄色积木放到了左手边。 经过第一次挑战以后,我把“积木对战”这套材料和幼儿一起分享,引导孩子关注材料,数数积木有多少,观察题卡上有什么,猜猜游戏可能的玩法。对于图卡上的数字,幼儿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是为了分类,红色积木就是1……有的说可能是代表积木的数量……渐渐的,游戏的玩法更加明晰。我还对材料进行了调整,拿掉部分带数字的题卡,只放了几张有数字的题卡。 第二次:2021.9.9区域游戏时间。 第二次挑战“积木对战”,有过一些经验:经过上次的分享交流,明白积木上的数字代表积木的块数,但是对于积木的“叠放”还没有经验。 图1:游戏刚开始,两人都在平铺积木。 图2:轩轩很快按铃说:我完成了。 图3:航航越过图卡看了一眼轩轩。接着继续摆放,接着又看了一眼,再继续。 图4:轩轩走到航航旁边,两人交流起来。轩轩说:我来帮你吧。于是两人一起摆放。 图5:轩轩边看图卡边帮助航航摆放积木,看着看着,突然叫了起来:看,图卡上有数字!说完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图6:轩轩按照图卡上的数字叠放积木。 图7:航航开始摆弄旁边的数卡。 图8:轩轩很快再次完成了,并按铃。 图9:轩轩走到航航旁边,再次帮助航航检查。 图10:轩轩指着图卡上的数字对航航说:航航,图卡上有数字的,你看。航航看了看图卡,点了点头。 图11:轩轩继续说:数字2就要放两块。说着就帮航航叠放了一块黄色积木。 图12:很快,在轩轩的帮助下,航航很快就完成了,完成以后,两人交换检查。 | ||||||||||||||||||||||||||||||||
解读分析(策略跟进): 对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大班社会领域及科学领域:
案例中两名幼儿在游戏中,有问题时能通过模仿、学习他人,主动想办法,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航航,虽然一次次地推翻自己摆放的积木,重新开始,但是在过程中,能关注同伴的操作,在模仿和学习中反思、调整自己的操作。最后两名幼儿能通过自我检查、互相检查来完善自己的操作。在整个游戏中,既有同伴合作互学,又有竞争。 “积木对战”这套材料有36张题卡,不同的布局带来不同的挑战。根据挑战题卡上的图案摆放积木,第一个完成的为赢家,这套材料涉及到科学领域的探究、数量、形状与空间关系等核心经验。案例中的两位幼儿进行了两次游戏,时隔三天。第一次游戏,是材料刚投入区域的第一天,两名幼儿通过学习挑战说明书来了解规则,自主游戏。整个游戏过程中,两名幼儿没有关注到挑战题卡上的数字。在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中,我把“积木对战”这套材料和幼儿一起分享,引导孩子关注材料,数数积木有多少,观察题卡上有什么,从而推断游戏可能的玩法,利用生生差异进行经验互补。关于题卡上的数字,幼儿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是为了分类,红色积木就是1……有的说可能是代表积木的数量……在经验的互补、思维的碰撞中,游戏的玩法渐渐更加明晰。从第一次的游戏中,我也发现可能太多的题卡会干扰幼儿的游戏,题卡上的数字对于刚升入大班的幼儿来说还比较有挑战,因此我对材料进行了调整,拿掉部分带数字的题卡,只放了几张有数字的题卡。在第二次的游戏中,轩轩明显对数字更加敏感,对“叠放”有经验,很快完成了挑战,而航航在轩轩的提醒下,在学习同伴的经验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操作,也很快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对接《发展常模列表》:
对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交往中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三节: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人际关系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垂直关系、水平关系。水平关系是指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一种关系。而本案例中两位观察对象的关系就是属于水平关系。20世纪80年代,豪斯对儿童社会性游戏进行了观察研究,将它分为五个不同层次:平行游戏、共同关系焦点的平行游戏、简单的社会性游戏、共同意识的互补性和互惠的社会性游戏、互补和互惠的社会性游戏。依据书中的解释,本案例中两位幼儿的行为是共同意识的互补性和互惠的社会性游戏。轩轩在游戏中看到航航遇到困难时,会主动给予帮助,同时,他们共同参加对战积木的游戏,并互相学习、互相竞争。
支持策略: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轩轩对数字比较敏感,空间思维、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比较强,而航航在游戏中常常显得犹豫不决,目光的闪烁、随意堆叠积木、多次推翻积木重新开始等行为都能看出航航对于自己的不够自信,想要更多地去模仿、学习同伴,多次用目光寻求同伴、老师的关注和帮助。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引导幼儿: 1、设置不同层次的关卡,挑战不同难度,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要; 2、擂台挑战赛:设置奖励,所获奖励可用于获取选择游戏的资格(自选、大家都想玩的); 3、关注幼儿的情绪,对于航航的不自信,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1)经常鼓励航航,放大其优点,经常当众表扬他,激发航航的自信心。 (2)选择适合的绘本如《我喜欢我自己》、《胆小鬼威利》等,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3)家园联系:和航航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分享这一案例,并共同商量、制定相应的措施帮助航航建立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