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幼儿园户外观察记录表
整体观察 | ||||||||||||||||||||
10月11日 | 班级实到27名幼儿,通过观察与分享交流,共参加了户外8个游戏区域 | |||||||||||||||||||
10月12日 | 班级实到27名幼儿,通过观察与分享交流,共参加了户外11个游戏区域 | |||||||||||||||||||
10月13日 | 班级实到28名幼儿,通过观察与分享交流,共参加了户外12个区域,其中HH和SS去了户外小水池,发现小水池中羊角球可以替代小鱼,玩钓鱼游戏 | |||||||||||||||||||
10月14日 | 班级实到27名幼儿,通过观察与分享交流,共参加了12个游戏区域,在HH的带动下,有AA、HS等5名幼儿一起到了小水池 | |||||||||||||||||||
10月15日 | 班级实到30名幼儿,由于今天收集了一些户外生活区玩的材料(锅子、铲子、小碗等),因此在户外活动之前就和小朋友就这些材料进行了分享,班级幼儿了解到这些材料都会去户外生活区,以前的游戏经验等,因此当天的游戏中就有2个小朋友去了户外生活区进行游戏 | |||||||||||||||||||
个体观察 | ||||||||||||||||||||
观察对象 | JJ(3岁6个月)、SS(3岁2个月)、XX(3月5个月)、AA(3月9个月)、YY(3岁3个月) | 观察时间 | 2021年10月18日上午9:35-9:43 | |||||||||||||||||
观察地点 | 户外生活区 | 观察者 | 吴洁 | |||||||||||||||||
观察目标 | 目标儿童户外生活区游戏能力 | |||||||||||||||||||
观察内容 | 通过观察户外生活中目标儿童的游戏情况,关注其利用自然材料以物代物的游戏能力 | |||||||||||||||||||
观察背景 | 小班幼儿混龄户外活动的经验:混龄第四周,很多孩子已经不再局限班级门口的滑滑梯,他们通过分享开始去户外不同的区域玩。 小班幼儿的游戏能力:对新鲜材料比较感兴趣,开始愿意与材料互动。在班级中非常喜欢玩角色扮演区。 小班幼儿与同伴游戏能力:游戏能力与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开始找同伴一起游戏。 | |||||||||||||||||||
观察信息 |
| |||||||||||||||||||
分析:
| 1.《指南》社会领域3-4岁幼儿常模如下:
2.具体分析: (1)情绪情感:本次活动是小朋友自发的游戏,都是主动积极参与游戏的。 (2)人际交往:目标儿童都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到活动中,并且XX邀请SS时还用了征求意见的办法。 (3)自主自信表现:在游戏中,孩子们用到了以物代物的游戏方法,炒土豆用了黄色的树叶替代,番茄汤用了红色的树叶,并且还摘的一点一点的,米饭也是用了其他区域的沙来替代,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并且最后对于自己的成果“饭做好了”还邀请老师一起来吃饭。 | |||||||||||||||||||
跟进
| 1.时空支持:教师以陪伴者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听一听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对话,并及时了解幼儿对于户外生活区材料的需要,从环境和材料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2.材料支持:案例中幼儿对物品进行假想,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物品,使实物的意义大于物体本身的意义,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游戏材料的逼真程度也就越高。结合案例中目标儿童红色树叶替代番茄、黄色树叶替代土豆、沙替代迷离等以物代物的方式和幼儿再聊一聊还需要什么,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自然材料去替代,拓展幼儿对于生活中现象的经验再现与替代。 3.及时反馈:以分享交流的形式与孩子们聊聊生活区的游戏过程,尤其是以物代物的游戏生活经验的再现,拓展幼儿的生活游戏经验。 4.个性化支持:鼓励班级参与到更多的户外游戏中,可以利用每一次的游戏经验的分享体现形成户外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