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林燕群>>成果展示>>文章内容
冯华8月学与思:听“李政涛讲座”有感
发布时间:2021-08-12   点击:353   来源:原创   作者:林燕群


         因为疫情,暑期的校本培训改为线上,收到通知时,心里莫名地有点美滋滋,觉得在家里参加培训会轻松自在许多。但这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没有督促,或许内在的惰性又要浮于水面了。可事实,我为自己感到高兴,因为我克服了懒惰,选择了自律。认真学习张冬梅教授的心理讲座,认真记录李政涛教授讲座的每句话。每次听这样的大咖讲话,我都觉得很心慌,因为我总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的站位太高了,只能默默地仰望。

这一次,我认真记录李教授的话,虽然还是有些听不懂的地方,但是收获却很多,不枉费我记了整整4页笔记。结合我自身的不足,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打造格局

听李教授讲话,总觉得无比新颖,因为他会告诉我们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他就是前沿。在他讲《两匹狼的故事》时,我很羞愧的是,自己就好比那只鼠目寸光的狼,只能看到草原上有牛羊肉,却看不到这是片草原。参加教研活动时,大家都在说大单元教学,我所想所做的就是仿照别人的做法去尝试单元教学,但其实并没有深究到底何为大单元教学,为什么要有大单元教学,最终的目标或指向又是什么。对于一个热点词,仅仅停留在听说过,但没有刨根问底,没有思考,没有作为。可能就这样,久而久之,离时代越来越远。

格局像牢笼,会被困住。我以前曾经困惑,为什么自己这些年也没多大改变,年龄长了,能力却没有,因为自己的眼界不够,所以需要打开自我,打开新的视野,打开新的格局。从听别人发言开始强迫自己学会改变,学会听:别人的观点、提出的问题、教学的方法、独特的视角、语言的表达以及发言的框架。以前听其他老师上课,我习惯地会记录上课流程,也会及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我本以为这是在学习。但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可能更关注了课堂的某个细节,但却忽略了大的框架。如果能够将听到的新框架与自己的相融合,我想就是听课,也能形成新的视野、新的格局。

二、专人读书

我们都知道要读书,读书很重要。进入假期,我借了一些书,也买了一些书,比如《发展心理学》《深耕语文 为思维而教》《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班主任工作指导纲要》等,但其实自己在借书、买书时,还是比较惆怅的,没有特别明确的指向。李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专人读书法。他借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我们专人读书法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包括读课例、案例、论文、著作、课堂,需要细读、研读、磨读,这样才有根基、根底。先读一家,再读百家,才自成一家。一席话,顿时让我有了方向。于是,我脑海中开始浮现一些自己很膜拜的大家,比如薛法根老师、于永正老师、管建刚老师......我都很喜欢,但我想,应该还是需要学会专人读书,这种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研究,研究框架、研究视野、研究格局。前两天,参加班主任工作室会议时,领衔人问我们对于新学期目标有没有什么新的规划。我当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专人读书,班主任方面也可以这样实行,当然因为了解的不多,所以当时只想到于洁老师。这样的读书方法,给了我导向,我不想做一只糊涂虫,接下来的阅读,我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

三、双线教学

时代在变更,在发展,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我不知道未来机器是否真的会代替真人老师,说实话,我很有危机感。面对危机,能做的就是跟上时代,了解前沿的同时,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听李教授讲北师大附小的一位老师能够将线上线下教学自如地运用到习作课堂中,转换、穿梭、流畅。这样的精品课堂,值得我好好反思自己。总是逃避现代技术,甚至有点害怕触碰新事物,我想这就是李教授所说的依赖、惯性、固化吧。

人人都有视野,人人都有视野的边界;人人都有格局,人人都有格局的局限。想要从旧格局走向新格局,需要打开自我,打破惯性,打通思维,从小我逐渐走向大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