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理论服务与实践》读后感
包亚静
近年来方方面面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在公益活动和大型活动中,其成果和影响尤为突出,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朵绚丽多姿的精神文明之花。从志愿服务的实践来看,有三个方面需要特别重视:一是组织管理,二是专业知识,三是思想道德。志愿服务是一个需要重视、需要研究、需要建设的课题。本书共分九章,它主要对
志愿服务概述、志愿服务的主体、志愿服务的历史沿革、志愿服务的理论基础、志愿服务的规范与管理、志愿服务项目开发与运作等9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通过阅读本书,我明白了何为“志愿者精神”。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志愿者精神具体来说是奉献、互助、友爱、进步。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他们不计回报,在疫情面前,没有自己,只有大家,他们无疑将奉献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互助精神,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者的帮助让那些深陷泥沼的人们抓住了生存的希望稻草,让他们对面对困难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勇气。友爱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它让那些被帮助的人们感受到了地域有界,大爱无疆。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
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工作对象是小学生,那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开展适切的活动,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种下这颗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志愿者精神的熏陶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