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品读了《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一书。通读全书,我深深被作者竟可以如此贴心陪伴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而深深感动,赞叹。细细研读书中的每个案例,我不禁连声称"妙"。作者就如一位穿针引线的高手,经由贴心的陪伴,默契的配合,灵活的指导,把一桩桩看似不幸的事件,一点点转换、升华,凝练成一颗颗璀璨的人生的珍珠,并用深情、爱意串联起来,重新戴回到学生的身上。在书中,心理老师就如一位"寻宝"高手,陪着学生去寻找。
最近看完了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现在太需要有关方面的指导了。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多,懂得多,但是心里却很脆弱,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我认为这本书既适合作为教师的我们看,又适合家长们看。
看完这本书后,很自私的说,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该如何教育我的孩子,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如何帮助呢?很是迷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冲动,理智地解决问题,以免伤害到孩子,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当孩子情绪波动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训斥孩子,而是要弄清原因,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让孩子感受到关爱的力量,这样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想到了我的学生,当学生课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是如何做的?基本上都是训斥,很少私下找到学生了解一下上课走神儿的原因。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方面,更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正像杨敏毅老师在“后记”中提到的“要读懂学生,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咨询能力,而且需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要真正理解: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以读书为主要任务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理解学生的情绪表达,分析学生的异常行为,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确实如此,学生的种种不良表现是事出有因的,只要我们细心了解,用心解决,就会有更好结果!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们渴望独立,渴望成长,渴望认同,渴望理解。在他们特立独行的行为背后,有一个个属于他们的内心。故事,需要教师和家长们去倾听。有一些孩子在这个时期,可能其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偏差,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回归正常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