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顾晓春>>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一间教室、一群学生、一个理想(谈春燕)
发布时间:2022-01-01   点击:452   来源:原创   作者:顾晓春

每个班主任都有一间教室,每个班主任都可以用一间教室承载自己的教育梦想

一个人的教育梦想不是“梦”出来“想”出来的,而是靠班主任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做”出来的。因此,坚持教育者不仅需要有教育情怀教育理想,更需要具备情怀落地让理想实现教育实践和教育智慧。

《从班会课到成长课》一书通过一个个案例,告诉教育者:教育,是引领学生成长且充满正能量的旅程,是引领学生幸福成长的愉悦旅程。如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并获得感悟,实现自我教育的旅程。取决于班主任营造的班级文化。

一个理想的班级应该外显有规、内涵有德、学而有成。而这一切能够顺利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应该是良好关系的建立,也就是“学生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的建立和强化”。班会课便是有效的载体,一个班集体可以组织系列主题班会活动,贯穿高二高三两年。有些活动看似与学习无关、与品德无关,甚至和规则意识的培养都没有关系。

有些班会活动可能没有教育目的,快乐的体验本身就是目的。关注学生快乐的生命体验的教育实践,是没有功利性目的的,但是对班级建设依旧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的学生有机会享受被爱的幸福,才能具备更加爱人的能力。我的学生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会伸出援助之手;身边人取得好成绩,会发自内心的鼓掌祝贺……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传递出一个人内心的美好。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对班级、对老师、对同学由归属感、认同感的基础上。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