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幼儿园>>文章内容
藻幼视点|讲好课程故事 助力儿童发展
——藻江花园幼儿园课程故事汇报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2-02-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瑶

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藻幼教师的课程意识也逐渐增强。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探究兴趣、追寻幼儿发展的需求、解决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各类资源生成的班本课程也日益丰盈。2022120日全体藻幼人齐聚音体室交流分享本学期的课程故事。本次分享还邀请了常州市教科院庄春梅老师、张丽霞老师,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徐志国老师一起聆听指导。

IMG_1802.JPG


一、课程建设经历

活动开始,李潭副园长梳理了四年间藻幼在探究课程改革中的发展变化:从起初的集体活动为主,美术创作为主要的表达表现方式;到课程推进方式不再一刀切,注重活动的分组开展,满足个性化需求;再到结合当下区推进的“三个一”课程,增加了社区资源课程、整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围绕幼儿兴趣、深入探究、获得有益经验。

IMG_1805.JPG


二、课程故事汇报

6班 《蚯蚓的日记》

操场上的一条蚯蚓引发了幼儿探究之旅,孩子们通过调查了解蚯蚓的相关科普性知识,近距离观察蚯蚓的身体特点,通过实验解答自己的疑惑。

3班《中华国粹 京剧脸谱》

依托新年玩美活动,捕捉幼儿对于京剧的好奇和探究的兴趣,从观察到设计各类脸谱花纹,再深入了解不同颜色脸谱的不同含义,开启了一趟国粹之旅。

2班 《跳房子》 、大5班《欢乐斗虎》

在新年到来之际,大2班和中5班的幼儿围绕迎民间游戏,开展了系列课程活动。大2班幼儿通过设计不同格子来体验“跳房子”的乐趣;中5班教师通过多元材料的支持,让幼儿在“斗鸡”游戏中乐此不疲,一场民间游戏之旅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乐趣。

2班《 探秘常州 邂逅青果巷》

青果巷是常州历史的缩影,了解常州怎能不走进青果巷?中2班幼儿从青果巷不仅了解了常州的故事、常州的名人还有常州的特产,更生发对家乡常州的热爱。

1班《粥香暖寒冬 浓情话腊八》

传统节日“腊八节”来临,中1班幼儿在制作腊八蒜、化缘熬粥、送粥施温暖的课程活动中,了解了腊八节的习俗,并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温暖。

7班《童心鞋力》小5班《小手真能干》小3班《剥趣无穷》

小班级组围绕一日生活中的各类资源,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自理能力课程。小7班关注到幼儿穿鞋的问题,通过各种游戏方式练习穿脱鞋的能力;小5班引导幼儿关注小手的作用,锻炼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解决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小3班幼儿不愿意剥鸡蛋现象引起老师的思考,通过各类挑战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

IMG_1819.JPG


三、专家方向引领

活动最后,三位专家充分肯定了藻幼人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蜕变,也对本次分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教师真正将教育“编织”进了幼儿的生活中。

2.教师的眼中看到了更多的幼儿,更关注生成过程中的资源捕捉。

3.生成活动中,教师始终将《指南》放在心中,成为课程价值判断的标准。

 

徐志国老师给藻幼人在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经验生长,指明新的研究方向:

1.课程来园生活,但不是所有生活中的资源都是课程,教师要进行价值判断,让班级幼儿的生长经验看得见。

2.课程经历过程中,教师要放慢脚步,真正读懂幼儿散发给我们的信息,走进幼儿生活,有效支持幼儿兴奋的点、讨论的点、挑战的点,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新经验。

3.课程推进中,不要让幼儿的生活只有一种选择,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资源满足幼儿个性需求。

 

张丽霞老师就课程改革背景下,资源如何有效运用提出了四点建议:

1. 生成课程中,幼儿的一日生活、集体活动、区域游戏如何有效融合需要思考。

2. 资源是无限的,但资源的挖掘和运用要有适宜性。

3. 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投票环节一定慎用,不能让一部分幼儿的兴趣掩盖了幼儿的个性需求。

4. 拓展教师课程资源的视野,提升教师课程价值判断的能力,扎实做好课程资源的审议。

 

庄春梅老师就本次分享的九个课程案例逐一梳理,提出精准的研究新思路。

1. 基于课程资源,对接幼儿的学习元素,要更精准地寻找到与幼儿经验的关联度。

2. 课程实施当中展开的线索、游戏化的通道可以打开得更大一些,指向的能力发展也要有主次之分。

 


本次交流汇报只是藻幼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节点,藻幼人将继续在区“三个一”课程推进的背景下,注重资源捕捉意识,提升课程建设的能力,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源动力。

(撰稿:梁中艮 摄影:徐瑶 审核:全黎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