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在过去的两年,为贯彻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我们成长营13位成员砥砺奋进,不断突破认识边界,有7人在名班主任称号上有了提升,同时创生了许多班级管理经验和成果。2022年,将是本届成长营的收官之年。春种夏长之后,应该迎来秋收。
一、发展新背景
1.双减背景下学生成长和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呼唤班主任对原有工作模式进行突破。
2.2022年基础教育重点工作和《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要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上有突破,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上有突破,要积极开展家校沟通,全力做好学生工作。
3.我区基教处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长程性要求班主任对散点式的繁琐状态有突破。
二、成员新起点
1.砥砺奋进,迈上新台阶。成长营2位特级班主任将以成为区域内名师为目标,5位高级班主任有信心冲刺“特级班主任”,2位区特级可以冲刺市高级班主任。
2.曲径通幽,寻找新领域。年龄较大,参加基本功或评优课的机会更少,都能我们可以通过向杂志投稿、区域内辐射等方式促进成果的提炼和推广。
3.多元辐射,磨砺新自我。有7位班主任带校级工作室,锻炼的舞台更宽广。
三、工作目标
1.通过主题研究、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助力全体成员在名班主任称号上有晋升。
2.夯实理论学习与实践,形成每位成员特有的带班方略,凸显个性化探索,并形成一定影响力。
3.依托课题进行实践探究,力争顺利结题,并以“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自驱型成长策略”为主题面向区市开展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出版一本专著。
四、行动策略
1.以计划为纲领,制定成长路径。
(1)科学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和班级建设计划,寻找最近发展区和年度发展目标,清晰行动路径。
(2)依托个人规划和成长营三个课题进行分工,成立共学小组,推进小组共研互学制。每次活动由小组为单位承担,进行探索过程及收获的展示,提出困惑并集体解决。
(3)共同研讨即将出版的专著的目录,并制定各篇章完成的时间节点,明确内容要求,制定任务节点导图。
2.以专题为重点,借鉴他山之石。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学习型社会打造过程中,教师无疑是示范和引领者,班主任更应走在前列。
(1)读文件精神。以共学小组为单位,研读教育部颁布的重要文件,明确文件落实的路径和要求,共研将文件精神化为日常实践的具体策略。
(2)阅专题文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能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是以文件搜索为主要方式,聚焦相关材料深入学习,二是以专业书籍的“精啃”为主,了解相关专题的背景、问题及发展现状、已有成果。以结构性思维形成一定水平的认知。
(3)看专题论坛。继续关注班主任工作领域内含金量高、有内涵的论坛活动,积极参加并撰写文章,助力实践变革。
(4)加强区域间成长营、工作坊交流。与常州市德育名师工作室、天宁区名班主任工作坊以及省级以上工作室进行交流互学,打开眼界。
3.以课题为依托,抱团实践。不断思考自己研究的课题和项目如何与日常教育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另一方面,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1)建设新型岗位,提升学生领导力。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形势,应对双减工作,重点对班级的新型组织进行探究,尤其是学生自组织,如美食创享小组,假日玩伴团、星期六读书会、班级小作家协会等,重点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管理和对团队的组织力、领导力。
(2)激发内驱力,建设班级“和”文化。有机融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通过融洽家校之间、校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成长搭建多元平台,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
(3)建设班本课程,激发自主学习力。在班本课程的建设中,重点落在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家庭和社区(社会)有机融入的方式凸显育人成效。
4.以成果为目标,勤于笔耕。新教育有个“三专”模式,它提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通过这“三专”让教师走向卓越。专业阅读是专家引领,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专业写作是一种自我反思,是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越,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而专业交往是一种同伴互助,是仔仔同伴的肩膀上腾飞,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
(1)勤于笔耕。听说读写做,是新时代班主任的新基本功。我们将加强课题实践成果的生成。同时,每月向《班主任之友》《新课程评论》《中国教师报》等报刊积极投稿。
(2)勇于展示。及早谋划结营展示活动。
(3)乐于奉献。为学校培养合格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罗伯特。凯根有一个人的成长模型,叫“借势修人”。他的《人人文化》这本书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如何拥有一个‘悍将辈出、良将如潮’的组织”,就是通过技术来磨练人,修炼人、提高人,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在未来的一年时光中,我们将坚持长期主义,将聚焦“提升学生内驱力”,实现积累超越,形成成长型思维,多元型思维,系统型思维,争取在结营仪式上的绽放。
时间 | 主题 | 邀请专家 |
3月 | 成长营计划交流及专著目录初定 | 袁文娟 |
4月 | 建设新型岗位,提升学生领导力(项目组展示) | 袁文娟 |
5月 | 激发内驱力,建设班级“和”文化(项目组展示) | 董雪梅 |
6月 | 建设班本课程,激发自主学习力。(项目组展示) | 王怀玉 |
7月 | 论坛学习 | |
8月 | 区内成长营培训 | |
9月 | 建设新型岗位,提升学生领导力(区域交流) | 李家成 |
10月 | 激发内驱力,建设班级“和”文化(区域交流) | 待定 |
11月 | 建设班本课程,激发自主学习力。(区域交流) | 待定 |
12月 | 成果汇报暨成长营结营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