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陈亚兰>>活动报道>>文章内容
从“心”出发,以爱为“铭”,心暖“花”常开!
——新北区陈亚兰特级班主任成长营暑期培训(二)
发布时间:2022-08-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亚兰

  今天是新北区名班主任暑期培训的第二天,大家依旧提前来到常州工学院图书馆等候专家的到来。炎炎夏日,太阳炙烤着大地,会场内火热的不仅是酷热的高温天气,更是全场名班主任们火热的学习热情。

  一、从“心”出发,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老师!

  上午,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博士王芳教授,以《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用专业的知识,详实的案例,严密的逻辑,为老班们提供了专业的思维和课题研究的角度,教班主任做好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人。(图123)

  1. 暖场引言,了解和重视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

  王教授结合当前国内外学生的心理状况,用大量的个案,将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的状况,真诚地向我们娓娓道来。特别是在持续已久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的背景之下,提出老师们的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所以班主任尤其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2. 分析探寻,后疫情时代下学生问题与成因。

  王教授对后疫情时代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给班主任们做了深度的剖析。她提出与学业紧密相关的中小学心理问题分别是认知、情绪、意行三个方面,并一一进行了问题的具体解读和原因分析: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双线融合教学虽然逐渐成为现今的发展方向,但网上教学的仓促应战和网络客观环境的影响,缺乏有效的正向积极的反馈与鼓励,以及老师和家长很难顾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活跃度减弱,习得性无助以及学生两极分化的严重。

  3. 自我建设,立好“德”,去“树”更多的人。

  怎样才能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老师呢!王教授的建议有四点,一是

  发挥协同优势,建设全面养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团队,二是理解家长,引导他们成为合作者,共同带领孩子健康成长,三是学会做资源的协调者,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四是学习必要的科学知识,做好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人。

  不知不觉三个半小时的讲座接近尾声,班主任们深刻体会到身心平衡、情绪稳定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对内能进行积极的自我建设,对外能合理安排事务。切忌做忙忙碌碌却效率低下的人。时刻牢记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永远不要去责怪他们是从哪里来,而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离他们太远不知道而已。

  二、以爱为“铭”,做一个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下午,来自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何文秋,以《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做

  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主题,面对各位班主任如数家珍。从何馆长对陶行知先生的简介中,我们更为具体地了解到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和“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从晓庄师范学院的宣传片里,班主任们进一步感受到这座从爱里产生出来的学院,正在用行知精神推动德育教育,曾经提出的办学理念:农夫的身手、健壮的双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情趣、改造社会的精神”正是高度契合了我们现当代培养学生的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陶行知人生志向的四次阶段性变更,无论是医药、文学、政治还是教育,每一次的变更都是以救国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

  不知不觉,陶先生的教育情怀和思想,在何文秋馆长深情、自豪、骄傲地讲解下,已然在班主任们的心中扎根,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他确实是真正的大教育家,师从杜威,学贯中西,他说成材简单,成人很难,不做人下人,也不必人人都做人上人,他提倡做人中人,做社会需要的人。其实,我们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不就应该传承这种教育理念吗?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要激扬理想,勤学笃行,奉献祖国,成长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最后,杨局长亲临会场关心指导,并勉励老师们认真勤勉地工作,做有情怀的教育人,做一辈子的班主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陶行知的经典名言与大家共勉。教育之路何其漫长与艰辛?但今天两位专家带来的专业的心理知识和坚定的教育情怀,却给班主任们插上了丰满的羽翼,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将身体力行,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做合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修炼自我。像陶行知先生一样,从“心”出发,以爱为“铭”,以一生的真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坚强、乐观的“真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心暖花常开!

  三、以“得”促行,做好一个立德树人的名班主任

  活动一结束,营员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收获与启发:

  河海实验小学 蔡涵钰

  学习了王芳老师《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心理健康》,让我受益匪浅。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学习必要的科学知识,做好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人。首先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气象员(识别和预报工作)其次学习教与学的心理学知识,做好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培育人。第三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了解学生心理的网络影响因素。王芳老师特别指出:专业的问题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士去处理,教师千万不能越俎代庖,贻误学生最佳治疗时期。教育只能借鉴,不能复制!是呀,做班主任可不能光凭经验主义,要研究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用情用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谢纪

  学习了南师大王芳老师的生动有趣的《后疫情时代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受益匪浅。明确了理解家长,引导他们成为合作者,共同带领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理解家长,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少有的没有经过考试合格后再上岗的“职业”,他们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和多元文化背景之下,依据以往的经验和习得的一知半解的西方教育观点进行的对子女的教育,结果反而更让他们无所适从。所以特别需要对他们的支持和引导。其次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家长客观看待教育形势以及正确认识自家孩子的状况、并能采取科学的育儿方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家校双方共同参与孩子的教养,形成家庭的合力。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老师。

  新桥实验小学 黄桂华

  今天的两场培训让我顿悟到班主任工作隐性层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午南京师范大学王芳教授的《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心理健康》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他们成长路上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回关近些年来从小学到大学每一阶段的学生伤害事故,都源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出现了问题。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警醒着我们班主任乃至每一位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务必要引导学生调节好心理,努力让每一位学生身心都能得以健康成长。下午陶行知纪念馆何文秋馆长的《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观。作为一名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一颗甘愿平凡的心,在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一个个不平凡的灵魂。

  三井实验小学 张曙贤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养成以及心理养成的重要的阶段,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日常的管理者以及生活的参与者,是学生在校的第一管理人与责任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班主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工作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天上午南师大王芳博士的《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心理健康》讲座非常精彩。王博士从专业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大量亲身经历的案例,重点阐述了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下午,来自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的何文秋馆长,给我们做了《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精彩讲座。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不可教的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我想,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仅体现在他的无私奉献上,更体现在他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家庭生活异常贫困的条件下,他依然用自己的稿费创办晓庄师范,依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这样的奉献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叹!听完今天的讲座,我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行知先生的精神,也就是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应学习的精神——勇于开辟的实践精神;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追求科学的求真精神。医者可治百病,师者育桃李,工作的不同,事业的不同,生命也会因此有不同的光彩。

  西夏墅小学:金斌

  有一位教育家,你一定知道他,知道他的教育思想,熟知他的教育名言,他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他还说“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没错,他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今天听了陶行知纪念馆何文秋馆长的《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重温万世师表至理名言,每一句都说进心坎里。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我们要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懂得生活,树立理想,尊重爱护学生,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龙城小学 王紫瑾

  有人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今天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后,我更意识到要想让孩子拥有一颗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心,教师首先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南师大的王芳博士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尤其是他和女儿和谐相处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教师,因为一个身心平衡、情绪稳定的教师才能达成“树人”的职责。并且,教师要学习必要的科学知识,并善于发挥协同优势,和家长、社区、专家一同打造全面养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团队。来自江苏省陶行纪念馆的何文秋馆长对于陶行知先生的成长经历、教育理念和伟大精神如数家珍。他娓娓道来的一句句陶先生关于教育、儿童、人生的至理名言与精僻解读,更令人醍醐灌顶。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听着陶先生自创的《锄头舞歌》,看到陶先生自创的“行知”印章,让我不禁叩问初心,要传承陶行知思想,做一个“四有”好老师。

  河海实验小学 田洪宇

  疫情的爆发,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小学生困于家中,面对学习方式的变化、家长的焦虑,倍感压力山大,今天,南京师范大学教师王芳老师的讲座《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心理健康》让我受益良多。我决心像王老师一样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老师。王老师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与成因,有认知问题、学业情绪问题、意行问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修炼自身,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保持身心平衡,情绪稳定。班主任需要立好自己的“德”,才能“树”更多的人。班主任还需努力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有效结合身边的教育资源,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才能更好的疏导孩子的心理,引导孩子成为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学生。王老师的提出“鼓励孩子提问,尤其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特别赞同。古人云:“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对学习才会充满热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学生心理问题也许会因此缓解。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并且善于提出问题,还需要班主任用心思考、不断在实践中寻求解决之道。

  下午,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何文秋老师的讲座《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让我们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社会的精神、健壮的双手、艺术的情趣”与今天“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令人赞叹老先生的高瞻远瞩。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不能死读书,否则将无法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老师们需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更需要老师们引导学生学会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再不能“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继续学习先生的教育精神,传承先生的教育思想,做一个“说真话,做真人”“爱满天下”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撰稿:陈旭琴;摄影:潘虹;审核:陈亚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