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陈华芳>>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蔡丽萍:2022年5月观察记录
发布时间:2022-12-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华芳

我的自然角故事……                                

蔡丽萍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及:“幼儿园的教育应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间的内容应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科学领域目标当中提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这其实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当孩子运用自身感官越积极主动,他们所获得的外部信息也会越多,积累的经验也会越广泛、越丰富,形成的概念也会越具体。自然角的创建有助于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的科学信息、直接经验,并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和概念。

【案例描述】

1. 活动前的教师思考
  1)关于人的思考
   ①幼儿

以幼儿为主体是我们一直提倡并在践行的、遵从孩子的意愿、重视孩子的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能。因此在内容的设置、材料的选择、形式的采用、过程的管理等方面都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的自然角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②教师

教师首先要端正自身对自然角的态度,储备丰富的知识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以自己充满喜爱大自然的情绪感染幼儿,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引领孩子进行活动。

③家长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所谓的家园合作即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发展孩子的主体,双方互相了解、配合、支持、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自然角的创建也包括其中,应遵从平等、互助、尊重的原则吸引家长参与到自然角的创建中来。

2)关于事的思考

自然角的创设如何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自然角的创建内容是首要,种什么?栽什么?养什么?种、栽、养的物品必须是孩子们喜欢的,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到自然角的活动中来。

哪些活动是适合当下我们小二班幼儿的?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自然角的内容。小班的自然角内的物品种类不宜过多,以直观、常见、典型、成品类的为主,如小兔、小鱼的护养,种植类的也应选择生长较快的、容易观察的植物

结合当下的课程,我们教师又能做什么呢?

自然角创设之时,正直《春天》的主题开展中,在以主题为中心开展系列活动的大背景影响下,自然角内容的选择不可密不可分,应尽可能地做到与主题教学同步。使自然角与主题教学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与促进。

2.活动中的大家行动

在行动之前,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关于自然角的话题。

话题一:呈现原有的照片,问: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到这个区域里玩呢?

多多:因为没有东西可以玩啊

小雨:观察植物没意思

团子:我不知道玩什么

……

话题二: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然吗?

楠楠:就是外面,我妈妈说就是出去走走

筠筠:我妈妈说植物就是花

源源:我知道,恐龙就生活在大自然里

多多:还有很多花啊、草啊什么的都是自然里的

……

话题三:你想带哪些植物或者动物到我们的教室里来?

Timmy:我阿婆会种大蒜的,就是放在那个盒子里面,

好好:我家里养了好多的小金鱼

书华:我让妈妈给我带小乌龟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孩子们说出来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是什么,于是和孩子们约定好,把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或者是动物,可以是自己种植的带到幼儿园里来。

故事一:我的自然种植物

和孩子们约定好后,我们又给家长发送了一份这样的通知,建议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去完成种植任务,并记录自己的种植过程。假期过后,孩子们就带来了他们自己种植的植物,孩子们很兴奋,一入园就告诉我们,他自己种了什么?是怎么种的?

于是,围绕孩子们的植物我们的课程也随之展开了:

活动一:介绍自己的植物

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在自由观察和游戏的过程中,会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自己种的东西是什么。活动二:给植物做标记

小朋友们带来的植物,放在自然角里,每个人都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于是,每个小朋友用自己的特殊方式给自己的植物做上了标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活动三:照顾我的植物

退去刚带来植物时的新鲜劲儿,孩子们慢慢地把植物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早上来了会去先看一看,今天植物宝宝还好吗?会看看是不是要给他们浇浇水、给动物喂喂食等。

教师的话:先去了解孩子们对于自然地经验,让他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其次结合家长资源和孩子们一起去种植,让他们知道自然角可以干什么。最后通过课程的推进,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去做。

故事二:蚕宝宝来了

4月9日,团子小朋友带来了一盒蚕宝宝,这下可引起了孩子们的强烈兴趣。

在自然角里,孩子们开始去摸一摸,看一看,时不时还会发出一些尖叫声。更多的是兴奋。Joanna率先拿出笔来说要把自己看到的蚕宝宝画下来。

孩子们画下来之后是这样的,分享交流时,我们就围绕蚕宝宝展开了讨论:

团子说:蚕宝宝没有那个触角,

Joanna:可是我看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啊

筠筠:不对,好多好多都是彩色的呢

……

孩子们对于蚕宝宝的认知都是不同的,于是和孩子们约定好,明天继续去看一看,蚕宝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分享交流时再来讨论。

4月12日

晨间区域游戏时间,孩子们又来了,这一次就有了新的发现:

牛牛发现了蚕宝宝的身上有黑色的斑点

Joanna说:蚕宝宝在手上就黏住了,掉不下来。

辰辰说:蚕宝宝身上还有很多的正方形。

Timmy邀请团子帮他拿一条蚕宝宝放在手上,自己看一看然后说:蚕宝宝放到手上之后,就被粘起来了。甩都甩不掉啊。

分享交流时,大家把自己的发现都告诉了小朋友们。


用眼睛仔细的观察发现了蚕宝宝是长条的,身上有黑点和正方形的纹路,有很多的脚,还有一个尖尖的小屁股;

用手摸一摸的时候发现,像糖一样黏在手上,摸上去是软软的。

同时孩子们还提出了问题:

蚕宝宝的眼睛在哪里?他们有不有耳朵。

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表:

图片1.png

4月13日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看蚕宝宝的变化。

多多说:蚕宝宝好像长大了一点点

骆骆说:这个蚕宝宝软软的

牛牛:我好害怕这个软的

……

分享交流时,孩子们再一次把自己的发现进行了分享:

宸宸:他先是一个小小的,然后吃了桑叶会长大,最后会变成蛾。

Joanna:蚕宝宝不能靠近蚂蚁

把孩子们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蚕宝宝爱吃新鲜的桑叶,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里保存,它不喜欢阳光,要在“黑暗”的地方,要小心蚂蚁等……

 

孩子们知道了蚕宝宝喜欢吃的食物后,每天早上都会有小朋友主动带一些桑叶,听大班的老师说幼儿园也有一棵桑树,孩子们要求老师们带着去采,好给蚕宝宝准备足够的食物。

4月22日,蚕宝宝开始结茧了,团子带来了自己的观察记录

如图:

还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了自己的蚕茧。

教师的话:关于课程的推进我们是这样做的:在活动中能够看得到幼儿当下的经验,能够看得见孩子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同时在问题驱动下能够看得到他的游戏过程,最后是能够看得到他们进一步的发展。

自然角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是亲近自然的最好途径,如何让这扇窗外的风景引人入胜、美丽迷人并非易事,最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创建,一定能给孩子一片绿色而富有生机的自然之林。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