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走近自然,走进昆虫世界
魏村中心幼儿园 李亚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昆虫的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孩子们用充满灵性的耳朵去聆听,迈开活泼好动的小脚去追逐。有趣的昆虫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
课程缘起:
在愉快的户外活动结束后,桐桐惊奇地在紫藤花架旁发现了一只裹着绿衣裳的小昆虫,好奇的小伙伴们纷纷围观了过去。
巧巧:这是什么虫?
晗晗:它是绿色的,像一片叶子。
恒恒:我知道,它叫蚱蜢。
天天:它跳得好高。
我们蹲下来仔细观察,讨论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我们的昆虫奇遇课程开始啦!我们及时发现幼儿当下的兴趣,倾听幼儿,追随幼儿。
课程目标:
1. 感知昆虫的主要特征,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萌发探索昆虫的欲望与兴趣。
2.知道昆虫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懂得保护昆虫、与昆虫和谐共处。
3.尝试通过欣赏、绘画、制作等手段,体验艺术制作的快乐,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表达。
4.初步学会捕捉昆虫,饲养昆虫,并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课程实施过程:
我们首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提出他们对于昆虫想了解的一些内容,然后综合孩子们的话题,展开实施不同的活动,《寻找昆虫的足迹》、《调查昆虫的秘密》、《创作昆虫的艺术》、《昆虫运动会》、《蚱蜢喜欢吃什么》等活动。
活动一:寻找昆虫的足迹
我们幼儿园里都有哪些昆虫呢?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们?走,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轩轩说:“快来呀,草丛里有小虫子。”小苹果说:“树上也有虫子。”墨墨:“这里有皮球虫。”通过寻一寻、找一找,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草丛里、菜园里、银杏树下、花坛里发现了好多昆虫,还是不一样的昆虫哦!
笑笑:我们把找到的虫子带回教室吧。
涵涵:好啊,好啊。教室里的小瓶子可以装虫子。
于是几个孩子去教室拿来瓶子,将找到的虫子放了进去。我提供了放大镜给幼儿,孩子们一边寻找一边观察。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学习,体验生命的神奇与美妙,收获成长。
回到教室,我们进行了谈话活动。
我们刚刚发现了哪些虫子呀?
桐桐:皮球虫、蚂蚁。
萱萱:还有螳螂,不是不是,他是蚱蜢。它究竟是什么虫呢?我们通过网上搜索对比了螳螂和蚱蜢的图片,原来我们找到的是中华蚱蜢。
在寻虫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找到的都是中华蚱蜢。我们将昆虫放在不同的白色空瓶里,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迫不及待地拿来放大镜观察瓶子里的昆虫。
涵涵:“中华蚱蜢的身体就像一片叶子”。
佑佑:“它有触角还有六条腿”。
涵涵:“你快看,这里面一个小蚱蜢站在大蚱蜢的身上”。
佑佑:“真的耶,两个蚱蜢连在一起了,它们在玩游戏吧”。
桐桐:“皮球虫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笑笑:“皮球虫有很多的脚”。
幼儿对刚找回来的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他们的发现,也有他们的猜想与思考。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仔细地观察着、讨论着。我鼓励幼儿将我们的寻虫记记录表证下来。
(幼儿表征记录幼儿园里发现的昆虫)
活动二:调查昆虫的秘密(发放昆虫调查表)
关于昆虫你想知道什么?
楠楠:我想知道昆虫还有哪些?
轩轩:昆虫有多少脚?
涵涵:它有翅膀吗?
桐桐:昆虫的翅膀是一样的吗?
……
我们归纳总结幼儿对昆虫想了解的问题,制定了昆虫调查表,并发放调查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昆虫的秘密。
孩子们收集的昆虫可真多,他们都是谁呢?吃什么呢?生活在哪里呢?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互相分享着自己知道的昆虫。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在探索中发现昆虫新的奥秘。
经过分享和查阅资料,我们了解了昆虫的身体结构。大多数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2对翅膀和6条腿,一对触角。(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昆虫的秘密,了解昆虫的特征、习性,知识在互动中习得,在大自然中成长。)
我们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去绘本中寻找更多关于昆虫的奥秘。在阅读区我们投放了关于昆虫的相关绘本:《揭秘自然》、《法布尔的昆虫记》、《抓虫子》、《独角仙》、《飞啊,蚂蚱》从绘本中孩子们对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环境与本领等方面又有新的认识。
区域活动中,阅读区我们提供了昆虫绘本,孩子们阅读有关昆虫的一些绘本,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故事。美工区幼儿根据昆虫的特征画一画、捏一捏自己喜欢的昆虫。建构区孩子利用雪花片拼搭昆虫。科探区观察昆虫,记录昆虫。
活动三:创作昆虫艺术
小草莓:这只蝴蝶好漂亮啊。
墨墨:它的花纹是彩色的。
顺顺:它是对称的。
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让幼儿感受到蝴蝶翅膀对称的特点后再进行绘画,幼儿用对称的图案来装饰蝴蝶的翅膀。集美丽于一身的蝴蝶,你想不想拥有一只呢,赶快发挥我们的想象,大胆创作,来做一只不一样的蝴蝶吧!
花样蝴蝶:我们也可以设计出美丽的蝴蝶,孩子们展开想象,利用线条和图案创作独特的蝴蝶。
百变瓢虫: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创作百变瓢虫。我们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以及生长环境,利用多种表现技巧:画、剪、捏、贴等方式来创作小瓢虫。
活动四:体育活动——昆虫运动会
小朋友们对昆虫的话题还是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我们一起来学学昆虫,举办个小型昆虫运动会吧!
“蜻蜓的翅膀是直直的飞行的。”——平衡能力
“蟋蟀是这样先蹲下再跳起来的。”——弹跳能力
“皮球虫动来动去就翻过身来了,真好玩。”——翻滚能力
“螳螂是这样张开前脚爬行的。”——双脚并用爬
“我们学习小蚂蚁,一起把粮食送回家吧。”——合作能力、手臂力量、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五:昆虫的进一步探究
蚱蜢的故事
孩子们会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时间段来看看昆虫。“你快看,这个黑的是什么?”一粒粒小的黑色小东西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我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蚱蜢,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看看蚱蜢在干什么,正好有一只青虫在拉便便,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蚱蜢在干什么,轩轩说:“我知道了,原来这个是它的大便!”几个小伙伴一听大便,就开始笑起来。对于教师的引导、鼓励,孩子们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蚱蜢可能肚子饿了,我们要给他吃东西。”
“蚱蜢应该吃树叶吧。”
“它也可能喜欢吃草。”
我们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问题,对于孩子的问题,认真地接纳、多方面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引导幼儿猜一猜,想一想。
以给蚱蜢喂食展开食物调查,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蚱蜢可能喜欢吃的一种食物进行收集—喂食—观察—记录。幼儿分组寻找蚱蜢的食物,通过给蚱蜢喂养不同的食物,观察是否吃了进行持续。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孩子们通过持续观察,得出自己的发现:“蚱蜢喜欢吃青菜叶子、白菜叶子、水稻、玉米、高梁等农作物和杂草。这些都是我们的农作物,蚱蜢把这些农作物当作它的食物,那蚱蜢应该是害虫吧!《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孩子们在对蚱蜢的喂养进行持续观察的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蚱蜢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喂食、记录的方法,加深了对蚱蜢的认识,了解蚱蜢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科学地了解昆虫,并且能够运用自己观察到的信息了解蚱蜢对农作物有害,是害虫。
昆虫小故事
正值生态园有昆虫展,利用家长资源、社会资源,提出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秋游,去看看昆虫展。去参观的家长还拍了些昆虫图片资料在群里与大家分享。此外,我们鼓励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个关于昆虫的小故事(可以是一种昆虫的小知识介绍,可以是关于一种昆虫的小故事),分享给其他幼儿。
活动六:爱的送别
过了两天周末,小朋友们瓶子里的昆虫陆续的死了,死掉的虫子怎么办呢?
轩轩:把它们放回大自然。
当当:把它们埋起来。
糖果:那应该把它们埋在哪里呢?
桐桐:埋在菜地里、大树下。
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幼儿分组商讨将虫子埋在哪里和所需工具。
商讨结束后,孩子们拿来铲子就开始为自己的昆虫挖洞洞,他们专注地挖着,小心翼翼地将昆虫放入洞中,在用土埋住,拍一拍。小朋友将自己的昆虫埋好后,都互相帮忙,所有昆虫都已安顿好,孩子们用自己的爱与昆虫送别。
活动七:昆虫回归大自然——生命教育
生命,如此抽象的一个词语,如何让幼儿去了解呢?活动结束后的昆虫应该去到哪里呢?为让幼儿从小懂得爱护自然,敬爱生命,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昆虫来到户外,小心翼翼地将昆虫倒在瓶盖上、倒在手心上,观察着它们,轻轻地将它们放回草丛中、放到树叶上。孩子们仔细观察着昆虫们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与昆虫们依依不舍地道别:“蚱蜢再见、皮球虫再见、毛毛虫再见。”
小小的昆虫,大大的世界,通过开展昆虫课程活动后,我们和幼儿们走近了广阔的昆虫世界。结识各种昆虫,了解昆虫的有趣之处,幼儿用一颗真挚的童心去关注、体验昆虫的生活,聆听昆虫的声音,探索昆虫的奥秘,从而融入昆虫世界,成为昆虫的好朋友。还有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和昆虫做朋友,让我们在昆虫的世界里尽情遨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