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陈华芳>>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吴洁:2022年5月观察记录
发布时间:2022-12-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华芳

新北区陈华芳名教师成长营区域观察记录表

整体观察

区域

自然材料

区域

自然材料

阅读区

相关自然材料植物或动物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菜园里有什么好吃的》等

科学区

蚕宝宝、蚂蚁工坊、相关记录表、自然家的种植、相关自然绘本等

美工区

松果、树枝、木片、树叶、花瓣、种子、相关自然绘本等

建构区

动物、植物的支架图

益智区

树叶拼图、“猜猜我是谁”动物游戏材料、动物拼图、动物迷宫、动物标本、相关自然绘本等

角色扮演区

音乐表演区

豆子乐器、有关春天的图谱

生活区

喂小动物吃饭

其他信息

环境中彰显自然材料中植物或动物的运用

个体观察

观察时间:5月18日9:45-10:00

观察区域:益智区

观察者:吴洁

观察幼儿:小雨点儿(女生)

          多多(男生)

年龄段:小雨点儿:4周岁

        多多:3周岁10个月

观察目标:目标儿童科学探究能力

观察内容:通过益智区“猜猜我是谁”的益智游戏,观察目标儿童初步的探究能力,包括探究兴趣、探究方法,关注其探究过程中的探究思维能力

观察背景:

主题背景:阶段性主题《可爱的小动物》开展第一周。

经验背景:昨天下午和孩子们一起玩了益智游戏“猜猜我是谁”,通过叫声、外形特点和特定结构特点以游戏维度,猜猜都有哪些小动物。

游戏环境与材料背景:各种动物身体某一个地方的图片,以及各种动物,投放在益智区的黑板上,以立体的方式呈现。

 

方法

具体游戏行为

游戏照片

方法1:找毛毛

小雨点儿拿了鳄鱼的图片,上下左右在看,停顿了13秒之后,小雨点儿说:“我找不到了,重新找。”拿了小羊的图片,上下左右看了下,2秒之后:“我找了,原来可以找毛毛的。”

 

方法2:找花纹

小雨点儿从动物图片里拿了奶牛的图片,直接放到了第二列的第三个,嘴里还说:“这是奶牛的花纹。”

 

 

 

 

 

 

用同样找花纹的方法,小雨点儿找到了豹子对应的图片。

 

方法3:找颜色

“哇,这里有蝴蝶,我看到过这样漂亮的蝴蝶。”小雨点儿大叫,老师问:“你是怎么找到的?”小雨点儿说:“你看,这里是蓝色的,找颜色一样的啊。”


方法4:一列一列找

多多看到小雨点儿在玩,也过来了,先是在边上看着小雨点儿玩,等小雨点儿找到蝴蝶之后,多多说:“我来找孔雀。”多多手指着第一列说:“孔雀在这一排的。”用同样的方法,多多很快找到了第二列的长颈鹿和斑马。

 

方法5:全部放桌上

小雨点儿对吴老师说:“我要一张桌子。”“要桌子干什么?”“我要把这里的都放在桌上,好找一点。”一起搬过来一张小方桌,小雨点儿和多多把剩下的图片都放在了桌上,在短短的2分钟之内,动物对应的图片都找到了。


分享交流

师:今天用了好方法找到了小动物们?

小雨点儿:我找到了颜色,还有花纹,你看奶牛的花纹。

没有参与游戏的杰杰说:还有毛,小羊的毛就是毛绒绒的(用手摸了下另一只手)

师:那多多是怎么快快地找到的?

多多不说话,用手指了指一条一条的。

师:多多是不是这样一排一排(一列一列)找过去的?

多多点点头。

师:原来找到动物的特点,再一排一排过去就会速度很快哦!

小雨点儿:我后来找不到了,就放在了桌子上,一下子就看到了,我的小眼睛很亮的。

 

 

1.《指南》科学领域中科学探究关于3-4岁小班幼儿的相关常模;

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认识常见的动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科学理念”中提到: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2.探究兴趣:案例中小雨点儿和多多在“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中有平行游戏,也有合作游戏的行为,并且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作、游戏语言,可以看出两个人对于这个游戏都是有着探究的兴趣,愿意在不断操作体验的过程中玩玩、说说。

3.探究能力:从案例中描述的5中方法,看出目标儿童游戏中的思考,小雨点儿根据动物不同的特征,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快速的发现了相应的规律特征,多多则是在游戏材料的摆放上,通过观察与思维体现,以一排一排的方式去寻找到相对应的动物,最后在实在找不到的情况下,两位目标儿童通过全部对比的方式,一目了然地去找相对应的动物,可见他们的思维过程随着游戏难度的不断增加是在不断调整中的,而且是找到了最适宜的方式去进行游戏。

 

1.有层次地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结合阶段性主题《可爱的小动物》的不断深入开展,丰富幼儿对于动物的认知经验,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可以利用园内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合作推进课程。

2.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观察: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或物,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其观察与分类能力,如“猜猜我是谁”游戏中的物体特征分类等。

3.深层次的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动物之间明显的特征和关联,如去关注他们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如兔子的长耳朵具有自我保护作用,小猫小狗的毛在不同季节的作用等。

4.阶段性地鼓励幼儿做简单的记录:鼓励他们用绘画、照相、做标记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以此来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备注:此观察记录表仅为参考,教师可依据自己的观察计划与目的自行设计观察记录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