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表
观察者:谢茜
观察对象 | 玲玲、小诺 | 对象年龄 | 四岁一个月、四岁十个月 | ||||||||||
观察时间 | 2022.10 | 观察地点 | 一亩田、自然角 | ||||||||||
观察背景 |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一亩田观察、记录、管理。 | ||||||||||||
观察目标 | 了解幼儿在观察鸡冠花种子、种植鸡冠花时的发现与对话。 | ||||||||||||
观察内容 |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对于鸡冠花种子的问题、想法和认识变化。 | ||||||||||||
观察信息
| 第一次观察:10.13 今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在地里干活,小诺的目光被鸡冠花吸引了,在旁边看了很久,突然,她叫了起来:“好多虫子啊!”她用手指指着鸡冠花下方的小黑点点,“好黑啊,好多啊,好小啊!”玲玲跑了过来,盯着看了一会儿:“这不是虫子,不会动。”她用手拨弄了一下,黑黑的“虫子”簌簌掉下来,她用手指沾了一点,“这是什么?不是虫子。是脏了吧?”
对话交流: 老师:这是鸡冠花的种子啊。 小诺:它的种子好多、好小,还是黑黑的。 老师:是的吗,这就是机关化的种子,长在鸡冠花下面。 玲玲:那它可以种出鸡冠花吗? 老师:我们可以试一试。
第二次观察:10.14 第二天的户外活动实践,小诺想要收集一些鸡冠花的种子,可是它们实在太小了,用手捏了一些,掉得更多,于是,她回到工具箱,去拿了篓子来放在花下,用手拨动时,种子就掉进篓子里。她高兴地拿给老师看。
对话交流: 老师:这是什么? 小诺:这是鸡冠花的种子? 老师:你是怎么得到这些种子的呢? 小诺:我用篓子放在花下面,然后用手这样弄弄弄,种子就掉进篓子里了。 老师:你真棒!这些种子可以干什么? 小诺:我想种。
第三次观察:10.15 又过了一天,区域游戏时间,小诺和玲玲在自然角跃跃欲试,先把空的花盆里的土松一松,然后把鸡冠花的种子撒在上面,又把泥土轻轻翻了翻。放在架子上,期待它们发芽。
对话交流: 老师:你们今天在自然角玩了什么? 玲玲:我们种了鸡冠花。 老师:是怎么种的呢? 老师:那我们一起观察,照顾它们,期待它们发芽、开出漂亮的鸡冠花!
| ||||||||||||
分析解读 | 大自然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珍惜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感恩自然的馈赠。《指南》中指出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学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科学领域目标提到: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发现学习,要支持幼儿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指南》中还明确指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自然现象中常见的事物,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好奇与兴趣。 在儿童的世界里,一些看似平常物,都会被重新注入神奇的力量,因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 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发现。 结合《指南》,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围绕鸡冠花种子这个资源点,寻找到以下的价值:
| ||||||||||||
后期跟进
| 1、环境支持:邀请孩子们到野外去,鼓励他们自主观察,鼓励孩子们发现和对话。 2、经验支持:把培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相结合,让幼儿进行自主观察、学习、体验和交流。孩子们在观察和探讨中发现了鸡冠花种子的外形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到感性知识,也体验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3、心理支持:顺应幼儿的兴趣,通过适宜的指导支持幼儿带着好奇之心去看,去问,去探,充分地去发现、去尝试、去表现、去交流,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4、材料支持: 为孩子们提供各种生活和自然材料,让孩子们根据鸡冠花的形态和样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