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陈华芳>>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蒋冬煜:2022年10月观察记录
发布时间:2022-12-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华芳

西夏墅中心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10月11日

观察时间

8:38-8:47

观察者

蒋冬煜

观察内容

游戏中幼儿材料的选择、交流、分工等

幼儿姓名

陶雨溪钱埈轩

年龄段

中班上

观察目标

了解幼儿第一次操作亿童积木的建构情况

《指 南》

  

科学领域 数学认知 目标2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4-5岁 能感知物体的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背景:这是两位小朋友第一次操作亿童积木,在之前有过一定的桌面积木搭建经验。

察与记录

第一次观察具体时间     8:38—8:41        地点:户外亿童建构区

 

陶雨溪和钱埈轩从柜子里搬了一些积木,找了一块空旷的地方开始了搭建。陶雨溪先拿了一根长条积木,伸手示意钱埈轩拿块长方形积木给她。看到信号的钱埈轩乐呵呵地拿了一块积木迅速地递给了他。陶雨溪将积木扣在了一起,随后在另一侧也扣了一块,稳稳地放在了地上。“嗯,很稳!”陶雨溪点了点头。接着在陶雨溪的示意下,钱埈轩搬来了更多的积木。用了同样的方法,一个两根长积木6块小积木的“机器人”造型就搭建完成了。

 

第二次观察具体时间     8:41—8:44        地点:户外亿童建构区

 

陶雨溪拿了一块短的黄积木,她想把积木卡在下面的长方形积木上。可是不管她双手如何用力,积木仍旧卡不进去。钱埈轩说:“用点力啊!”陶雨溪双手撑直微微跳起,想借助自身重量将积木卡进去。可是没能如愿,还差点摔了一跤。陶雨溪说:“太硬了。”

 

钱埈轩将陶雨溪边上的积木递给了她,陶雨溪接住后双手抓住底端,像使用小锤子一样敲打着下面的积木。“哇!敲下去了!”钱埈轩说。陶雨溪露出了得意的表情。接着陶雨溪用了相同的方法,在另一边也成功卡上了一块一样的积木。

 

棘手的问题解决后,钱俊轩又搬来了很多长方形积木。陶雨溪将一块红色和黄色长方形积木的拼在一起,在放第三块时,她发现横着放积木放不下,于是她将积木一转,将短的一面放了下去。“刚好。”陶雨溪说。钱埈轩说:“积木用完了,我再去搬一点来。”

 

第三次观察具体时间       8:44—8:47      地点:户外亿童建构区

 

随着两位小朋友默契的配合。机器人的头逐渐成型了。金昀羲走了过来,说:“你们搭的好漂亮啊,这个上面要站在高一点的地方搭。”陶雨溪说:“是的,我去找个东西来踩在上面。”

 

陶雨溪搬了一块超大的积木垫在了下面,金昀羲站在了上面说:“高度刚刚好啊!”

 

对话

老师

陶雨溪

钱埈轩

你们搭的是什么啊?

搭的机器人

对啊,是机器人。

是怎么搭的啊?

先搭了最下面,然后搭了手,然后在上面放了几个积木当头,机器人就做好了。

先做了脚,再搭了手和头。

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怎么解决的?

有个积木放不上去,我用手压也放不上去。钱埈轩给了我一个积木,我用力敲,就上去了。

未回答

 

分析思考调整

分析:

1)结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构造行为:

构造行为

精细动作、眼手协调

本次机器人的搭建,积木材料拼搭接插准确且很牢固

行为的有意性

对造型是先想好了再做,然后一步一步的按照机器人的部位从下向上搭建。

表现力生活经验

构造作品符合生活中常见机器人的外形特征。

逻辑经验

将长的积木和短的积木组合做成机器人的下半身,达到了稳定的效果。在颜色选择方面没有有意识的选择。

创造性想象

并未使用多种不同材料搭配构造

想象的丰富性

构造作品有一定的对称性,较简单。

新经验与思维变通

在搭建中遇到了卡不上的问题,陶雨溪将积木当做小锤子,成功的解决了问题。

 

 

(2)结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

科学领域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数学认知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能感知物体的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陶雨溪和钱埈轩在建构区搭建了一个机器人,作品具备机器人的结构特征。

综上所述:

在本次游戏中,两位小朋友进行了机器人的搭建。陶雨溪负责设计和搭建,属于先想好了再做,钱埈轩负责材料的搬运,有一定的角色分工。在搭建过程中按照先做腿再做身体最后做头的顺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期间遇到了积木卡不上的问题,经过思考,陶雨溪将积木当做小锤子,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搭建好的作品稳定牢固,具有机器人的基本结构特征。但在材料的选择上较单一,只选择了2类积木。且在颜色上没有有意识的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作品具有对称性,但较简单。

 

跟进:

1)及时反馈

及时开展分享交流,鼓励两位孩子说出搭建时的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对两位小朋友合作的游戏心事给与肯定,鼓励更多的孩子一起合作游戏。

2)时空、材料支持:

在室内区域游戏中也可以开展“机器人”的搭建活动。持续跟进孩子的游戏情况,了解目标儿童或分享交流时表现出参与意愿儿童的后续游戏情况。

3)个性化支持:

陶雨溪在本次建构游戏中充当着设计者和搭建着的角色,作品结构完整,但颜色的选择和造型特征有着一定的提升空间。后期可以鼓励陶雨溪尝试在设计造型的同时,在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颜色,使整体显得更加美丽。同时可以鼓励陶雨溪留意不同的人物造型,除了可以搭建笔直站立的机器人,是否还有其他的姿态。

钱埈轩在本次搭建中主要负责材料的搬运,后期可以鼓励钱埈轩也尝试设计搭建,建构自己心中的机器人。

4)经验拓展:

    借助视频、照片等方法,丰富幼儿的建构经验、色彩经验以及人物造型经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