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陈华芳>>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蔡丽萍:2022年11月观察记录
发布时间:2022-12-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华芳

秋天的颜色

蔡丽萍

案例背景

随着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的不断推进,幼儿感受到入秋后气温的变化、穿着的变化、植物的变化等,特别是幼儿园门口银杏树、梧桐树等树木的变化引起幼儿的关注。为什么秋天到了叶子会变黄,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班级创设了“我眼中的秋天”分享互动墙面,幼儿跟爸爸妈妈从网上收集的图片以及他们在生活中随手拍的照片等展示在墙面。同时,班级里也提供了纸、彩笔、颜料等工具材料,支持幼儿将“我眼中的秋天”画下来,展示在互动墙上和同伴进行分享。

案例描述

第一阶段: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

互动墙面创设初期,每天都会有四五个幼儿过来画一画、说一说。围着那面展示墙,幼儿讨论开来。团子说:“妈妈告诉我,这些金黄色的树是在北方,到了秋天树叶就变成了金黄色。"多多在一旁赞叹:“好美呀!”小宸接着说:“对,我爸爸说我们这里是南方,树到了秋天还是绿色的! "多多马上反驳;“不对,幼儿园里也有很多树的树叶都变黄了!有的叶子部掉光了呢?。再看他们的作品,单色作品占多数,以黄色、橙色、绿色居多。在表征过程中,果果跑过来问老师:“这纸张太小了,我要画整片的树林都画不下,可以换大的纸张吗?”于是,教师提供了A4 纸,

其他幼儿看见后,也纷纷换成大的纸张。显然,幼儿对于秋天的色彩变化关注度较高,而且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感受与理解,顺应幼儿的关注点,教师提供了材料支持,让幼儿自主地将自巴所理解的秋天的色彩表征出来,幼儿通过分享图片、解说自己的作品,不断地丰富关于秋天的色彩认知体验。

从幼儿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基本上是根据收集到的图片以及大人的描述所获得的经验进行表征的,自身的感知体验较缺乏,所以作品呈现的色彩较单一。受小朋友的启发,教师决定带着幼儿走出去,让幼儿亲临大自然,感受幼儿园里秋天的色彩。大自然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幼儿有了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后,对于作品的表征会更加丰富与生动。为了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为幼儿的创意表征提供经验支持, .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露营”活动,寻找幼儿园里秋天的色彩。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调整与幼儿在大自然中都成了小小科学家时不时为自己的新发现兴奋不已。他们看到常绿树不仅叶子没有枯黄,有的甚至还长出新叶来,看到有的枫树叶子已变成火红色,落在地上时变成了深红。看到了大片的银杏叶落下来金黄的颜色铺满了草地除了带孩子们走出去直接感受和体验大自然教师在环境创设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为了满足幼儿的表征需求,扩大了"我眼中的秋天"的互动版面,将该版面延伸到美工区,美工区丰富的工具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表征需求,幼儿可独立创作,亦可合作创作。

第二阶段:怎么变成灰灰的秋天

每天都有四五个幼儿进入美工区,用各种各样王的工具材料创作“我眼中的秋天”。果果又来到了美工区,这次她和小伙伴们商量好一起画画,在准备好工具材料后,她们开始创作。由于积累了充足的感官体验,这次的创作内容较之前丰富了许多,秋天在她眼里是多彩的,色彩运用也不再是单色的,她的作品里出现了色彩的叠加。其他小伙伴也登纷纷找来滚简、海绵等拓印工具,开始了玩色的游戏。平平把每个颜色都试了个遍,东东用滚简在纸上来回地刷,最后整张纸被颜料重重地覆盖,所有色彩糊在一起,多多:“变成灰灰的了,这是脏脏的秋天。”教师将他们创作的过程拍摄下来。在进行区域分享时,教师请这几个幼儿介绍他们的作品。果果:“他们乱涂,我画的树干都不见了。"小苹果:“我们是要画五颜六色的秋天!"果果接着说:“多多用的颜色太深,就把我们的都遮住了!"东东解释说:“我是要画很多绿色的树!"随后,教师播放了幼儿创作过程的录像,当看到两个小朋刷上深色颜料时,所有小朋友连喊:"快停下!别再剧了!”。

自从开展了到露营寻找秋天的活动后,由于有了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幼儿的表征欲望更加强烈。对于果果来说,她眼中的秋天就不仅仅是妈妈口中描述的金黄色的,而是加上了自己的想法。在创作过程中,幼儿能根据需求自主找寻拓印的工具,如滚简、海绵等。由于扩展了创作的空间、丰富了创作的材料,幼儿,兴致很高,都想试试新的操作材料,所以渐渐地变成了玩色的游戏。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协商能力较不足,几个幼儿都满足于独立涂鸦的过程,未关注到整体的画面效果,导致最后所有的颜色混在一起,从幼儿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今天这件作品不是很满意。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教师并未急于阻止,而是放手让幼.儿大胆去尝试,教师做的只是将幼儿的创作过程拍摄下来,带着幼儿一起发现问题。显然,幼儿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问题,教师抓住这个契机与幼儿-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幼儿的作品也引发教师的思考---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工具材料的投放,如对投放颜料的颜色进行选择,跟好地支持幼儿的创作。正如《指南》的建议,要创造机会与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有准备有目的的工具和材料,就是对幼儿最大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创意表征需求,我们增加了大大小小的刷子、牙刷、钢丝球、报纸球等辅助材料,支持幼儿在与工具材料的互动中,大胆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玩色体验。同时,为了让幼儿能获得更好的创作效果、持续地支持幼儿的创作热情,教师在颜料的提供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提供了两个色系的颜料工具盒,一个是南方的秋天,以绿色、黄色为主色调,另一个是北方的秋天,以黄色、金黄色为主色调,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盒进行创作,同色系的色彩进行叠加不容易破坏画面的效果,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表征,从而获得成就感。

第三阶段:我变出了色彩斑澜的秋

今天,有两个幼儿进入了美工区。活动开始前,她们先商量好创作的内容,而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工具进行涂鸦。在创作过程中,多多试着在作品上添画树干,由于作品底色较深,选择的颜色也较深,涂起色来效果不佳,几次尝试后仍觉得不满意,于是,他撕了几张皱纹纸贴在画面上,告诉同伴:“你看,树干做成了!”随后,小宇也开始跟着撕贴树干。在涂鸦过程中,彤彤拿着滚筒刷,横着滚一滚、立着滚一滚,同一个涂鸦工具涂鸦出不同的纹理,产生对比性强烈的视觉效果。多多选择的工具是刷子,开始先用刷子蘸颜料刷色,到后来他尝试把颜料甩在画纸上,形成斑玩点点的画面效果。不同的拓印效果层层叠加,使得色彩愈加饱和,幼儿为自己的作品欢呼:“好美的秋天呀!”

调整后的不同色系的颜料工具盒起到了很好的隐性支持作用,优化了作品的最络呈现效果,成功的自豪感让幼儿的创作兴致更浓。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看到幼儿充满想象与创造力的多样表征。多多能主动地创造不同的表征方式,将撕贴画的经验迁移过来,用撕贴的方式表现树干,使作品呈现出立体的效果。在涂鸦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一种工具玩出了不同的玩法,从而产生了不.一样的画面效果。教师及时地将这些创作过程捕捉下来,并开展了经验分享,这不仅是对幼儿的肯定与鼓励,也为其他幼儿的创意表征提供了经验支持受到幼儿的启发,我们投放了更多的撕贴树干的材料,如报纸、广告纸等,供幼儿自主选择。在分享了创意使用工具材料的经验后,幼儿玩色的经验更加丰富了,同一种工具材料呈现出多种拓印效果。因此,我们将近阶段活动的目标调整为:能大胆运用材料,创造性地运用拓印、甩、擦等多种方式表现秋天的色彩。在幼儿创作的时候,教师留意了幼儿的工具使用情况,及时将幼儿,的创意涂法拍摄下来,展示在互动墙上,为幼儿的创作提供经验支持。

自然的美景引发儿童的审美感受与表达。基于儿童活动观察的反思与推进。该活动以游戏化的形式支持幼儿的创意表征。一开始, 先让幼儿尽情地玩色、体验,在幼儿创作出所谓“失败作品”,体验不到成功感的时候,不是直接否定幼儿的创作方式,而是带着幼儿起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入手,不断地反思、调整指导与支持策略。适宜的工具材料支持幼儿的创意表达。给幼儿自主权,不等同于放任自由。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材料的提供上不断地根据幼儿需求巧妙地进行调整,通过控制材料的投放隐性地支持幼儿的创作,这是教师指导的智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