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风景在远山
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 刘四青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已参加钱丽美校长领衔的新北区骨干人才成长营已满三载。轻启时光的扉页,字里行间充满了“忙碌、成长、幸福……”。古人云:欲达人先自达、欲立事先立人。三年来,我秉承这样的理念行走在教育管理之路上,我将从经历、磨砺、阅历三个方面做简要总结:
一、思维的转变,度过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
1.在阅读中转变理念。我们所在的成长营不仅仅局限于学科上的交流,18位成员来自多个学科,因此成长营的发展的着力点在于管理能力的提升。而能力提升的前提是自我思维模式的转变。如何实现自我思维的迭代?在成长营,我们畅游书海,先后收到了钱校长的10余本专业书籍:《童年的秘密》更好地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引导儿童;《教育的目的》让我们懂得教育就是要促进人内在的一种成长;《第五项修炼》指向自我超越、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建立共同愿景;《新基础教育论》阐述认识世界、时代、和学校的整体变革,形成好的机制;《U型理论》引领团队和个人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学会连接过去和未来……在钱校的阅读推荐中,在小伙伴的阅读导读中,在日常读书分享中,自我也慢慢尝试积累书中的经典语句,内化管理理念,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参与市级新任校长培训班学习,作《尊重管理,让每一位教师个性绽放》主题发言,并获评优秀学员。有幸近距离走进苏州实验小学了解、观察、学习,从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到行为实践发生转变,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与思维能力。
2.在规划中转变方向。曾先后参加过多个语文名师工作室,研究的主题也各不相同,有的指向于学科整合,有的指向于语文主题,有的指向言语思维。但是现在所在的成长营,更多指向于教育教学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立自我的发展规划是实现短期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成长营导师及外聘专家姜明红校长的组织与指导之下,我们分享自己在学科发展和教育管理的三年发展规划,双线并行,实现“两条腿”走路。在规划中,从自己的职称、专业称号、教育管理等角度,分析对比自己已有基础和未来方向之间的差距,形成每年度自我提升的措施。这样的教育行走方式,我想必然会更加接触到教育更加多元的空间,也促使自己在教育之路上行走的更加稳健,实现教学与管理中协同发展。在2022年12月,经过理论考试、课堂考核、资料评审,顺利通过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申报。
3.在研究中转变思路。成长营要有研究的主题,同时也是聚焦一个问题能行走得更加深入。在钱校长的引导及薛辉校长指导下,我和朱曦铣主任一起申报了十三五课题《孵化工坊:优秀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的研究》。这是一个指向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通过前期的论证和文献研究,本课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指导意义。因为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青年教师已具备基础和特质,缺乏“异质”发展。在帮助青年教师追求专业个性化发展方面,缺乏对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唤醒、缺乏对教师发展的正向引导和有力支持。我们成长营共有18位营员,就学校分布来看,来自全区17所小学;就年龄层次分布来看,有70后3位,80后15位;就专业发展来看,18位教师均有五级梯队称号,是学校中层或教研组长,是学校各学科、各领域的骨干力量。因此,在课题的申报与研究中,自己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
二、岗位的锻炼,经受一次自我成长的磨砺
1.自我工作岗位的转变。在参加成长营的历程中,自己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调整中:从原先的百丈小学教科到跟岗学习一年,而后至泰山小学。从原先的教师发展到文字材料撰写工作,再到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德育等条线工作。原先是“语文”教学,到是“文稿”撰写,现在是书写学校发展的“文章”,虽都与“文”相关,但工作岗位的对象、内容截然不同。从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到处室同事的“配合者”,到多个条线的“领头雁”。在自我岗位变化的过程中,恰好与成长营一路同行,有着领衔人的思想上的引导。记得钱校曾经跟我们这样交流:成长过程中要想真正取得长足的进步,从而推动所在学校的发展要做到三个“变”。首先是“变观念”,观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建构理论系统和系统思维,引领团队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其次是“变思维”,我们应学会系统思考,关注迭代思维,不断更新和超越自我;第三是“变行为”,通过自我成长来带动、推动、引领学校团队发展,帮助学校建立一种主动发展的文化,从而推动学校更好地发展。在这样的导师指导与交流中,一切从零开始再学习,轻装上阵再出发。
2.成长营角色的体验。非常有幸成为了“钱丽美校长骨干成长营”的一员。在成长营的岗位中,我们遵循着自主申报、岗位轮换、多元体验的锻炼。依稀记得第一次成长营的活动中,需要成立第一批的成长营组织架构小组,在钱校建议下,自己成为成长营的营长B角体验岗。在原先我在学校也曾经领衔过校级的骨干工作室,但是对于主题为教育管理能力专题提升的成长营,还是初出茅庐。就这样,与彩芬营长两人相互合作。对于成长营的整体方案进行修改,对于每次活动活动进行策划、参与主持、宣传报道等。虽然,每次的活动需要花费时间与经历,但是在活动的组织中,自己对于成长营的整体推进、活动系列、组织策划也有了自己能力的提升,开启了教育生涯中的“另一扇门”。在不同的岗位实践中,自己也不断开阔了教育眼界,增强了协调能力,度过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
3.外出跟岗锻炼的实践。记得阅读成长营共读书目《让生命诗意地栖居》之时,了解到这本书是龙小一群人用了一年半时间写成,凝聚了龙小全体行政及教师的心血。从书中我感受到诗意是一个人的教育故事,诗意是一群人的教育追求,同时可能也会是龙虎塘二实小新的一代人的教育理想。在成长营“预介 遇见 裕鉴”的跟岗系列活动中,有幸近距离走进龙虎二小去了解、观察、学习。印象深刻的是龙二小升旗仪式,学校整合了碎片化时间,将升旗仪式控制在40分钟左右,让升旗仪式成为难得的德育机会。敞亮的电子屏、响亮的鼓号队、帅气的“仪仗兵”,给孩子和跟岗的我们带来了满满的仪式感,升旗仪式上班级开展相应的德育主题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德育全员育人,这样的育人理念值得我们去借鉴。学校聚焦到“诗意课程建设”及“诗意教师”发展,不断摸家底、理清思路,促成学校从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到行为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值得品味学习。
三、实践的反思,增长一份历久弥新的阅历
1.提升自我教育教学水平。三尺讲台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近三年,我担任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扎根日常教学,追求课堂的板块清晰、螺旋递升、言语习得,在教学中逐渐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让课堂呈现“高认知”特色。参加薛辉校长领衔的新北区骨干教师成长营活动,与一群人一同行走。以竞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市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参加省级评优课选拔赛获二等奖。在新优质学校创建及风采展示活动中,分别执教《掌声》《大自然的声音》,在成长营活动中执教《白鹭》,录制省名师空中课堂视频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努力让课堂呈现“高认知”特色,受到听课专家及老师的高度评价。主持市十四五课题《指向思维发展的高认知课堂实践》,聚焦语文“高阶思维”研究主题,3篇论文在省级期刊发表。作为区小学语文委员会副理事长及语文兼职教研员,参加区骨干教师培育室活动和区域素质督导活动,从兄弟学校中汲取优秀教育经验。
2.打造“高认知”课堂品牌。以办学理念为引领,不断探索“动手动脑,发展思维”的课程价值追求,与教导处一同重新架构阳光心育、金手指、养正、体健四大特色课程群图谱,以校本课程促进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的目标达成。依托常州市前瞻性项目《指向思维发展的高认知课堂实践创新》,深化课堂教学研究,精心设计预学单、研学单、创学单,形成“大情境、深问题、多互动、高思维、真生长”的课堂特质,注重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建构高认知课堂,聚焦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在不断的碰撞和探讨中,形成了学校高认知课堂教学建议、高认知课堂教学评价表、高认知课堂学生新常规。将研究成果向区域辐射,面向全区作《指向思维发展的“高认知课堂”实践创新》专题讲座。每学年累计参与各学科听课80余节,学校教学质量连续蝉联获新北区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
3.推进“五色花”教师发展。以教科室为牵头部门,结合新北区“四有”好教师团队——“五色花”和美教师团,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形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师团队文化。围绕“悦纳、笃行、善思、能创”的和美教师特质,成立“五色”成长团,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团长,分层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促进不同成长团队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实现不同的发展。组织教师围绕“高认知课堂”“和而不同”“专业发展”等主题开展沙龙研讨,面向全体教师作《和而不同 探寻个性化成长的密码发言》,面向全区作《“尊重理念”下“和美教师”团队的建设实践》,介绍学校教师发展做法及经验。《劳动教育视域下“金手指”创意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成为常州市高品质项目,20余位教师获省市基本功、评优课一、二等奖,学校五级梯队教师比例达43.6%位于全区前列,被评为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新北区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新北区校本培训先进学校。
4.提升“尊重”管理品质。作为学校工会主席,组织召开学校五届六次教代会,积极倾听教师心声,采纳合理化建议。开展多元活动,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尊重与关怀。“弘扬奉献师德,打造和美教师”师德建设月,弘扬教师高尚师德,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展在职教师及退休教师体检活动,组织参加桃李芬芳保险,召开50周岁及退休教师座谈会,组织关心慰问教职员工,带队组织区女教职工趣味运动会、跳绳踢毽比赛获一等奖。开展中高考人员慰问、师德演讲、庆祝女神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努力让每一位泰小人工作得更加舒心、顺心、齐心。
最美的风景在远山。学校经历常州市新优质学校、主动发展示范校、墨香校园等节点事件,以省、市级6项内涵项目为抓手,行走在高品质发展之路上。一路走来也是自己收获成长的过程,作为从年轻的行政骨干,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另一方面也要“仰望星空”,做一个“会从内部打破鸡蛋”实践者。感恩于自己有这样的平台能收获教育别样的经历,感动于在成长营导师及小伙伴对于自己的指导与关怀。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一年的收获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把经历当做磨砺,让磨砺升华为阅历,朝着“办一所令人向往的新优质儿童学校”的办学追求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