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教育梦想,收获一路芬芳
———新北区名教师成长营三年汇报展示活动
为更好地发挥名教师成长营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引领促进作用,充分展示各名教师成长营三年来的工作成果,在常州市新北区教育局和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的牵头下,于2023年1月10日,在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举办了新北区名教师成长营三年汇报展示活动。来自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新区教育局、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区教管中心的多位专家、领导参与了此次活动,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曹燕老师主持。
一、视频展示,看喜悦的成绩
12个成长营在区教育局专业发展考评激励机制与研修项目考评激励机制的带动和监测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绩。会场上通过一段微视频的展示,盘点了12个成长营在梯队晋升、职称提升、综合荣誉、论文发表、论文获奖、公开课、讲座、基本功评优课、教育教学单项比赛、教学成果方面的成绩;一组组数据背后,凝聚着各位营员追求教育梦想的坚持与努力,从2020到2023,三年的春华秋实、三年的夏盛冬藏,最终我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汇报分享,听成长的声音
12个成长营分别来自幼教、小学和中学,每个成长营三年来都有各自研究的侧重点。“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经过三年的积累与沉淀,各成长营都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了锻炼,总结了经验与成长,由各个成长营的领衔人带领部分营员共同展示汇报,辐射经验与成果。
陈华芳名教师成长营《聚力潜行 自然生长》
成长营三年来,从研究区域材料的提供到探寻“亲自然游戏”的魅力,基于观察,小口径挖深井,打磨课堂、玩转游戏,在有准备的环境创设和自然材料的提供上下功夫,推动了幼儿的游戏向高水平发展。通过走进现场、即时教研、主题引领、实操练兵、常态作业等行动措施,积累材料投放与支持推进等方面的经验方法,梳理“亲自然游戏”的资源清单,立足现场,夯实研究力。
2、高亚媛名教师成长营《聚能,以成长的名义......》
以一首诗朗诵《唤醒 磁场》,介绍了领衔人对各营员成长的期望。三年来,坚持“基于问题”的真研究,围绕“织造游戏与教学的互联网”为研究抓手,关注课程游戏化改革的具体实施,把“游戏”化在“教学”里,使得教学更好玩、游戏更加彰显教育性。
3、曹燕名教师成长营《同行追梦 拔节生长》
以成长营为平台,以项目研修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抓手,筑牢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学理表达能力,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追梦之路上。三年来,全体成员对语文教材的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单篇用单元统整理念进行分析,设计学习活动,研制评价标准,完成了三~六年级八册书62个单元的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成员们通过“曹家将”主播团,以直播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三年的成长与收获。
4、李志军名教师成长营《回望来时路 蓄力启新程》
借助《基于“数学魔术”的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研究》的研修项目,对“数学魔术”的内含价值有了更新的认知;依据“基于教材内容”、“服务学生成长”、“方便师生操作”三个原则,开发了系列化的“数学魔术”素材;经过三年的扎实研究,探究出了数学魔术课堂教学的范式及教学的一般策略以及“数学魔术”的评价研究、道具制作、课后运用等内容与经验,激起了孩子们对数学魔术的热爱,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5、姚建法名教师成长营《‘五专行动”研修“小学生数学多元表征学习”》
成长营以“小学生数学多元表征学习”为研究主题,现场通过简单的两个游戏,向大家阐述:图像、符号、动作、言语、信息表征,是小学生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重要维度。三年来,在成长营里追求真知平台、钻研互动的舞台。用高位引航测量专业发展的学理思维;用高端阅读丈量发展的文献世界;用高品研课度量专业发展的课堂生活。
6、徐文娟名教师成长营《赋能成长 蓄势前行》
成长营深耕项目建设,围绕《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的探索》开展研修,通过贴地式的实践探索,提炼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校本化设计的策略,形成并实现了“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研操作机制。以教育者的担当,辐射项目成果,传递智慧与能量。
7、钱丽娟名教师成长营《行走场馆,遇见美好》
三年来一直重视生态园场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创新了生态圈劳动实践项目研究路径,构建了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型,凝练了教学指导新特质:好玩,有生成、有生长、有生机。通过三大场:厚实文化场、经营研究场、搭建展示场,丰厚了教师的阅读底蕴,内化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了教师的梦想舞台。
8、徐春凤名教师成长营《心中有光 素履以往》
成长营以“从走到取趣教文言”为目标,扎实地开展每一次活动。立足文言根本、品读文言趣味、挖掘文章深度、传承文化精神。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与文本、教材、编者对话,让学生有趣地学、学出趣味,从而“学得乐”、“乐得学”。多角度赋能:经典诵读、读书经验分享、中考复习策略、命题比赛交流、解题能力展示等活动让各位营员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空间。
9、盛小青名教师成长营《依托项目建设 助推成长营全面发展》
成长营紧扣目标规划,围绕预设研究内容,认真研读教材与课标,主动变革教学行为,提升学科素养与教科研水平,探寻关键能力培养新路径。努力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通过专家讲座,聚焦“核心素养”,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与方式;通过课例研讨,打造学习共同体;不断提高成长营辐射引领作用,全力助推全体营员专业发展步伐。
10.周小芬名教师成长营《借力项目研修 助推课改实践》
成长营基于《指向审辩思维培养的课堂追问研究》的研究背景,三年来分别围绕“审辩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教师思维素养研究”、“审辩思维的评价研究”开展系列活动。三年来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通过每年一次的命题竞赛、每年一次的论文评比等特色活动,扎实助推营员的成长.
11.金薇名教师成长营《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成长营开展基于“333教学活动模式”,确立了成长营项目《在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中开展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三年初步形成了课内、外阅读写作模式和操作路径。注重成长营研究内容和成果的宣传与推广,通过联动区内、区外的大咖资源,走出去授课、讲座等形式,将示范引领真正落地。
12.邵宏名教师成长营《研究、建设情况总结汇报》
把“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设计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实验体系研究、创新实验研制”等作为建营初心,注重物理学科课内、课外的融合,促进学生思维的科学发展;通过专家讲座、逐节备课、创新实验、课堂展示、磨课议课等工作常态稳步、扎实推进项目研究。有效教学、高效课堂、长效赋能。
三、评选表彰,立榜样的标杆
每一次活动都显映了研究的足迹,每一项成果都彰显了研究的成效。通过聆听与学习12个成长营的汇报,由现场的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现场扫码打分,按照排序的方式依次勾选,最终结果新鲜出炉,由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彭宏伟主任宣布结果,各市、区教育局专家领导颁奖。
四、专家引领助成长,笃行不怠向未来
成长营三年的快速成长也是新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现,离不开各领导与专家的支持和引领。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潘小福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
1、各成长营注重学术思维的培养、开拓思维研究的提升;项目取得的进展、扎实而有成效;以学生的成长,验证成长营的发展;丰富了新北区教研、科研的内涵;名教师工作室,公开课、论文的收获,丰富了区域教研的样态;成长营为新北区、常州市的优秀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输送夯实基础。
2、《做好成长营需要 处理好五对关系》(1)全人与专业的关系:主题阅读,书面表达,实践反思;综合融通,学术思维,逻辑涵养;开阔眼界,对话专家,走进殿堂;培育情怀,发现自己,遇见美好。(2)大树和树林的关系,以成事促成人。(3)自主与融合的关系,有自己的研究专题,有自己的资源,主动融入区域教研与学校建设。(4)日常与培训的关系,让培训像呼吸一样自然,关照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初心,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5)项目与课题的关系,工作室里做项目,成果需要核心概念,运作机制,成果形式、课题促进项目研究的品味。
高新区教育局局长张华锋、副局长杨仁元分别对此次活动以及成长营后续的发展进行了引领提升:
杨局:五级梯队大比例晋升;成长营研究项目有特色、有经验、多成果;成长营助力营员所在学校的成果发展。对下一届成长营,聚集短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
张局:成长营营员年轻、活力、冲劲,实现了个人、团体的蜕变。成长营是一个遴选平台,不能拔苗助长,需要拔节生长。名教师成长营营员从能学到善学的蜕变,政策文件、专家指导、人才激励,密不可分。时时学习,天天向上!
教与研同行,学与思并肩。虽然三年的成长营即将结束,但是“结营”不“结研”,12个成长营,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相信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们依然在各自的岗位、在各自的队伍中聚力前行,共蕴芬芳。
(文稿:潘嘉雯/拍摄:张家惠/审核:陈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