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陈亚兰>>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专业成长“研究态”,教育生活沁芬芳
——陈亚兰特级班主任成长营2020年度工作总结暨2021年度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3-01-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亚兰

专业成长“研究态”,教育生活沁芬芳

 ——陈亚兰特级班主任成长营2020年度工作总结暨2021年度工作思路

一、营员成长概览

陈亚兰特级班主任成长营共有营员13人,本成长营的定位是培养我区特级班主任。结合3年的运行时限,在招募时,充分考虑了担任班主任的年限及班主任专业基础。担任班主任二十年以上,7人;担任班主任十五年至十九年,4人,十三至十五年2人,总的来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都非常丰富,更值得骄傲的是,所有营员对班主任工作自始至终充满热爱与激情。

一年以来,我们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合作初心,共学互学,合作共研,将班主任工作这项“花”的事业,做出了“果”的芳香。无论是班主任的专业称号,还是研究的课题、作的讲座、发表的论文或是获得的荣誉,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虽然成长的步履有些匆匆,但回望来时路,我们也充满温暖与希望。

专业称号

2020.1

2021.1

新申报课题数

3


市特级班主任

1

1

省市区各类讲座数

19


市高级班主任

3

5

发表论文

12


市骨干班主任

2

1

班队公开课、研究课

12


区特级班主任

1

2

阅读书籍

100本以上


区高级班主任

1

2

撰写案例随笔

120篇以上


常州市区优秀辅导员

3

5

各项荣誉

42


常州市区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

5

9

各类竞赛获奖

8


 

二、回眸成长之路

(一)在规划中成长

     在开营仪式上,我们就这一年度成长营运营的基本制度进行了规划。我们分工明确,从活动通知、活动记录、报道撰写、公众号发布、案例点评,都责任到人;我们有研究序列,从自主申报,到研究安排,有条不紊,各司其职,使成长营走上了成长的正轨。

在第一次开营仪式后,我们就根据成长营研究的方向,制定了专业成长的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自己的目标,梳理了已有条件和未达条件,并确立了分步实施的措施。上半年区组织的领衔人工作阶段汇报中,在蒋处和何处的帮助下,解决了发展条件中“研究课”与“讲座”难的困难。凭借这份规划,每个营员都开足马力,全力以赴。

(二)在书香中成长

书香,一方面,来自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毒素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也有人说“教师是职业读书人”。教师阅读,能完善专业知识,生成专业智慧,构建专业精神。

1.共议开书单。我们确立了每月的阅读书目,既有共读书目,也有自读书目。一年来,我们共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小学班级建设》《小学班队活动育人价值开发与实践转化》《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儿童立场》《重建学生日常班级生活》等专业书籍,并通多“听书”“夜读”等方式,完成了每月至少一本书的任务。

2.共读勤交流。成员们积极撰写读后感,在每次成长营活动时,都会请营员介绍自己的阅读心得,实现交流分享,共读互促的效果。

3.共享有保障。定期报销买书费用,并使书本在成长营流通。

有书可读,有交流平台,有读书氛围,使成长营营员们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另一方面,每一位名师、名家都是一本本生动的书。我们还定期开展云学习,走进名师名家,学习专题研究与汇报,集百家所长,长个人之智。

(三)在研究中成长

1.项目引领,积极实践。 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以“综合融通理念下的学生发展研究”为项目,制定了“和文化理念下的班级建设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基于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岗位建设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等三个课题。并围绕课题开展了多次活动实践研究。疫情中,我们将学科指导与家庭生活指导进行了融合;五一劳动节,我们将学科元素与劳动教育进行了融合;在区班主任成长营培训会会上,我们将学科关键能力与学习汇报进行了整合;9月开学初,我们将学科能力与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整合、与岗位建设进行了整合;区少先队队课展示中,我们将学科元素与时代精神的追寻进行了整合,元旦,我们将节日文化与班级生活做了融通与综合。

2.课题研究、专家指导。在天宁教师发展中心的袁文娟主任、新北教师发展中心的薛辉校长悉心指导下,形成了课题初稿。经过朱志平博士工作站三位专家的指导,我们对研究方向逐渐清晰,研究路径也逐渐鲜明。我将所学、所思制作成PPT,给大家进行了分享,大家积极探讨,对课题做了细心的修改,并形成了今年研究的计划。

(四)在反思中成长

1.在活动中寻找亮点。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互相激励、互相督促,坚持每月写随笔、写案例、写反思、写故事。并尝试向杂志社投稿,《班主任之友》杂志就一下发表了两位成员的投稿,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

2.在成长中捕捉节点。以活动组织与实践为契机,放大过程中的成长点。新桥实验小学的谢纪老师,就《游遍常州》为主题,组织了一些列小队活动,有了新奇的活动,使学生的成长发生了转变,自己也通过实践,对班主任工作更加热爱。

三、站在新的起点

(一)设计背景

1. 明确目标:区教育局成立成长营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名班主任,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 明确成长营价值:在成长个人的同时,滋养所在学校,辐射全区,引领多学赋能。

(二)行动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终身学习

     教育理念是人们教育言行的指南,它能将人的智慧与经历集中于理念所指向的方向。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意或新的教育观点,不论是寻求理念的过程,还是理念确立后的行动都能引导人们破旧立新,追求更真更善更美的结论,追求更高的价值和更有效的手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广泛涉猎,不断更新理念,丰富理论水平,寻根溯源,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教。

(1)书单接龙,开启1+1+1+2行动,即每月读一本专著,一本杂志《班主任之友》或《班主任》,结合自己的实践写一篇读后感,每次活动请两位老师作主题式即兴演讲。

(2)岗位轮换,定期推荐好书、好电影、好的学习讲座给大家共同学习。

(3)宣传互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发布营员精彩的读后感和随笔。

2.聚焦研究重点,推陈出新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1)听说读写做聚焦重点。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综合融通理念下的学生发展研究”这个方向,研读近几年国务院、教育部颁发的教育文件,以及修改和完善好三个课题,确定课题下自己个性化的研究点。

(2)借力专家资源高效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着力围绕自己的选择的研究小点,一方面进行专题阅读,铸“最强大脑”,同时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

(3)选定杂志多产出勤投稿。借助《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杂志,勤奋投稿,以“发表成果”为任务驱动,定期开展阶段汇报。

3.打造名师亮点,形成特色

 1)提炼、强化治班特色。每一位“老班”都有自己的治班特色。第十三次活动中,我们已经初步在班主任日常工作领域中结合各营员的特色专场选定内容,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进一步借助成长营和专家力量,指导老班们挖掘自己的长板,加快速度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借助多个平台,扩大老班的影响力,把“长板”做精做美的同时,形成特色班主任培训课程。

2)加强区域间成长营、工作坊交流。与常州市德育名师工作室、天宁区名班主任工作坊以及省级以上工作室进行交流互学,打开眼界。

3)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借助班主任基本功、区动感中队、优秀班集体的评比,促进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4.搭建成长支点,辐射历练

通多读——研——做——说,一体化的内化与表达,在辐射历练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价值,提升内动力和内定力。

1用好新教师培训平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都来自一线,大家的经验更能指导新教师快速成长。

2推进校际工作经验交流。充分利用好区内资源,校际联动。

3利用cctalk、公众号等平台,推进线上辐射

四、创新之处与困难

   1.创新不显著。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是学习方式多样,研究始终围绕选定课题。

2.实际困难不少。一是在名班主任评选中,缺少市级班集体荣誉、市级班队公开课、市级德育工作室经历。二是由于年龄受限,参加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的几率较小。三是成员的成果发意识还不强,论文发表还是比较有限。

     过去的一年,我们做着最小的主任,但享受着研究和实践带来的“研”路芬芳;新的一年,我们仍将砥砺前行,聚焦品牌的创建,班主任工作智慧的创造,共谱老班们专业成长的“幸福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