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是果实的向往,
大地是落叶的床。
落,是叶的日常;
起,是专业的方向。
共赴一场“成长之约”,共赏一场“风花雪月”。10月18日,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幼儿园迎来了南京军区小天鹅幼儿园管理团队、连云港机关幼儿园(集团)管理团队和骨干老师团队以及射阳县管理团队近五十人,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沉浸式跟岗学习活动,形成了一种“交流+”模式和“成长+”速度。
一、游戏+,邂逅花开半夏
走过大厅,丰富的“园历”让客人老师忍不住停下来驻足观赏……走过楼梯,精彩的课程故事又牵住了老师们的视线……路过走廊,主题性公共区域、班级主题墙、签到台以及历经多次变革的自然角、家园联系栏……都在悄悄发着光……老师们或观摩、或询问、或讨论或把这些都装进“光影的收集箱”。
走进教室,汤幼的游戏环境和游戏内容让每位客人老师眼前一亮……汤幼每个班级的区域游戏就像一块块肥沃的土地,师幼通过一轮一轮的耕耘,把“田地”科学规划布局,不断地往深里挖掘材料、向面上拓展资源,形成一个个有“问题和任务”的阅读区,有“全场景、真实验”的科探区,有紧扣一个主题、形成一个系列、体现各种程度支持、呈现各种各样美术作品的美工区……客人老师在其中看秋意、品趣味,更在其中发现游戏中的体验、探索中的思维和发展中的儿童。
二、分享+,遇见星月神话
游戏后分享交流活动一直是汤幼的“自留地”,经历了思考-行动、播种-收获,看着它长出了一条条关于经验做法的鲜绿藤蔓,见证了它从荒芜到繁茂、从青苔黄叶到桃之夭夭。
在一场场常态化游戏后分组分享交流中,幼教同仁的眼中闪过专业的力量:师幼之间,有经验的碰撞;经验之间,有生长的迹象;互动之间,有巧妙的对话模式;行动之间,有关于记录、呈现、回顾、预约等方式的创新和挑战。
三、谈话+,闲话行空天马
关于“爸爸”,孩子们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关于“爸爸”,孩子们也有很多天马星空的想法;关于“爸爸”,孩子们还有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在大班谈话活动《我“讨厌”爸爸》中,吴莎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营造了一个有意思的谈话情境,形成一段段有递进的谈话层次,在一张一弛、一来一往的谈话节奏中发现关于“爸爸”的秘密。
四、户外+,畅玩天地广厦
汤幼娃娃都是“野孩子”,户外就是他们“撒野”的天地。他们在其中走、跑、跳、爬、钻,看、听、说、画、探,在天地之间、在有节律的户外音乐声中、在有支持的户外场地上,锻炼着每一块小小的肌肉,发展着每一个闪光的品质。
客人老师融化到户外的阳光里,或观摩、或对话、或拍摄、或参与,了解到这份“野趣”的下面挟着自由、挟着自主,藏着自然、藏着童趣……
五、教研+,演绎大浪淘沙
“研”无止“进”,“研”而有“行”。在教科室主任黄丽老师的主持下,汤幼老师开展了一场日常教研——《问“分享交流”之疑 理“行动路径”之秘》。
老师们回到日常的分享交流现场,提出疑惑、梳理问题,聚焦问题进行思维碰撞,探讨解决问题方法,并现场练兵,检验方法路径的可行性和时效性,最后再做出调整。教研现场鲜活而生动、深入而深刻,让经验出于实践、回归实践,经过大浪淘沙的教研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六、经验+,且试下学上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汤幼人心目中:不论巨细,一步一履都是行动;不管大小,一点一滴即是经验。所以,汤幼人无时无刻不在行动,每分每秒都在思考和积累。于是,汤幼园里长成了一朵朵小小的经验之花,小花在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七、专业+,馈之鲜衣怒马
指导作帆引路,研修当舟远行。最专业的方向总有最亮的光引领,最美好的梦总与最炽热的心结伴同行。常州市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徐志国以《对标<评估指南>:追寻儿童立场的“质量”变革与课程建设》为题,向老师们作专业讲座。他的讲座有趣而有用、实际而实用,为老师们送上了一份最专业、最厚重、最鲜亮的“礼物”。
走过学前教育璀璨的路,跨过课程建设壮丽的桥,怀揣教育初心蹚过童年的水,肩负发展使命会心一笑。汤幼伸出温暖的手,幼教同仁们回过明亮的眸,一切都是刚刚好……是啊,幼教人总是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道路上上下求索、砥砺前行。未来的路,相约一起前行;未来的梦,相伴一起涤故更新!
手执画笔
心怀诗意
挥毫学习
泼墨努力
同心一体
刷新记忆
共谈游戏
共润桃李
(撰稿:谢茜 摄影:叶苗 审核: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