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推进科学领域实施,提高科学教学活动质量,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及其对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2024年10月31日,在周嘉蕾组长的带领下,《指向多元能力发展的幼儿园玩创工作坊的建构研究》课题小组开展了第二次科学领域研讨活动,老师们一同进行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与学习。
环节一:课例观摩
于丽君老师组织了一节科学活动《蛋宝宝,站稳了》。活动中,于老师带领小2班幼儿踏步神气进场,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于老师投放了瓶盖、贝壳、木片等丰富多样、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设计两次富有层次性的操作活动,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能尝试借助多种材料让蛋宝宝站立起来,获得有关物体支撑的经验。
环节二:区域观摩
课例结束后,老师们观摩了小2班的科探区。小2班共呈现了两种科学游戏,分别是《榨石榴汁》和《神奇的磁铁》。在《榨石榴汁》科学游戏中,幼儿使用各种榨汁工具,运用各种方法如捣、压、挤等方式提取石榴汁,还能够使用过滤工具进行过滤;在《神奇的磁铁》游戏中,幼儿能够利用磁铁探究“谁是磁铁好朋友?”、“磁铁能吸起多少回形针呢?”在两个游戏中,幼儿专注富有探究性,老师也能够精心陪伴幼儿游戏。
环节三:教研思辨
最后,老师们针对今天的课例以及游戏现场进行了激烈碰撞。对科学活动《蛋宝宝,站稳了》这节课,老师们认为两次操作材料可以凸显层次性,对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进行了再次甄别,最终对材料投放达成以下两点共识:1.材料的适宜性,同种材料可以取一种即可,如空心竹和瓶盖类似,取其一。2.操作材料凸显层次性。如第二次操作材料应该投放软质,可塑型的毛根、扭扭棒等。
《神奇的磁力》游戏可以有进阶玩法:隔空取物、桥上架磁铁、磁力小车竞赛等。石榴榨汁游戏中,老师们将游戏核心经验定位在探究各种榨汁工具的使用,感知果肉变成果汁的形态变化。后期老师们可以更换不同的果实,如苹果、橘子等,让孩子进一步去感知不同果实的变成果汁的差异性。
最后,小组成员对前期梳理的小班科学领域核心经验再次修正,让小班核心经验更加契合小班年龄特点,指标更加可落地,易于老师操作。老师们精益求精,完成了小班科学领域核心经验的2.0版本。
一次研修,推动一次思考。让教育更有“温度”,让科学活动的组织更有“嚼劲”,让孩子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们一直在为此努力。本次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让我们携手并进,共思共研,一同助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撰稿人:徐媛媛 拍摄:李诗婷 审核人: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