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晨间锻炼活动是户外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指南》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前期,我园在关于户外混龄活动的多次教研中剖析了不同场域中游戏的核心经验,教师们游戏内容、材料以及环境打造等方面有了初步实践经验,但是对于在户外混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及指导策略还有很多困惑,针对这一情况,12月16日,西夏墅镇中心幼儿园户外活动项目组的老师们开展了“户外混龄中教师角色的多元探索”专题教研活动,全园教师参与教研观摩与互动研讨。
一、聚焦问题,交流提升
在本次研讨活动前期,顾丽萍老师围绕“幼儿晨间混龄锻炼活动的困感”话题整理出了教师问题集。结合自身实际案例,各位老师分享已有经验,给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户外混龄活动中教师角色的探讨,逐步达成了以下共识:户外混龄活动中,教师应扮演观察者、共玩者和安全维护者。
结合幼儿园篮球区常态化的游戏视频,聚焦案例分析,老师们展开了对教师角色与职责的深入交流与研讨。在交流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思维不断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分组研讨,集思广益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研讨了户外混龄中教师的角色后,老师们围绕幼儿园的跑酷区和沙水区中教师的角色和职责进行了分组研讨,老师们从观察者、共玩者和安全维护者方面进行畅所欲言和思维碰撞,两组教师代表围绕三大类角色进行了分享发言。
台下的老师也参与到本次教研活动中,进行了感悟分享与碰撞。何钦老师肯定了老师们对沙水区和跑酷区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分析,强调了要关注户外混龄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蒋冬煜老师赞赏了户外活动组老师们的尽心准备以及团体研讨的教研方式,台上台下有互动有碰撞,内容扎实且接地气,表示收获颇多。
主持人顾丽萍老师对今天的教研内容进行了总结提炼:教研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户外混龄角色当中的三类角色,各区域都是需要我们进行观察、实践、分析来确定我们教师角色的点位,站点,我们三大类的角色一定是分工、合作、相互融合的,希望能通过本次教研灵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三、专业引领,共同提升
活动最后,陈敏副园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点评与引领,肯定了教研内容能基于当下真实存在的问题而来,同时也向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建议:
1.在教研中形成的方法和经验要落实到日常教育行为中去,进行持续性观察和反思;
2.利用好户外资源地图,引导幼儿尝试、挑战不同的区域游戏;
3.扎实做好常态化户外活动分享交流,进而支持和跟进幼儿户外活动;
4.催生思考: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背阳面游戏区域我们可以做怎样调整?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好动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开展,使幼儿的活动空间、创造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运动兴趣,也培养了幼儿多种意识发展。我们将会持续致力于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自主、自信的户外活动环境,让每一个幼儿在健康、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天性的释放与成长。
(撰稿:朱备 摄影:熊亚丹 审核: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