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工具,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能力对于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教育者要注重提高孩子的语言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言技能,使其能够全面、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进一步强化语言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和环境创设的价值意义,3月4日上午安家中心幼儿园的部分老师通过观摩+教研的形式再次深度剖析语言区。
环节一:走进区域 记录现场
阅读区作为教室内的热门区域,任何年段的幼儿都热情不减,所以本次活动老师们分别观摩了小一班、中一班和大一班三个班级的语言区游戏现场,各个班级的区中区板块清晰——阅读、书写、演说和视听,多层次的满足了幼儿当下语言能力发展的需求;游戏过程中三个年段的幼儿展现出了明显的年龄特质,小班的幼儿是活动灵动的、中班的幼儿是合作互动的、大班的幼儿是专注善思的;语言区内支持性环境的呈现也能看出教师的预设与整改以及幼儿的需求与轨迹;观摩教师利用表格记录观摩过程中的发现与思考,作为后续研讨策略的依据。
环节二:聚焦问题 追寻策略
基于开放现场出现的不完美,本次教研的主题围绕视听区展开,主要研讨视听区材料投放是否体现幼儿的需求以及和支持性环境的创设是否有效可用。老师们各抒己见,指出“大班视听区内容及材料过于单一,幼儿缺失选择和挑战”和“小班幼儿对于视听网络成品素材的兴趣缺缺,不愿深入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提出策略:①丰富视听种类,不仅仅局限于绘本素材,记录材料需伸手可取。②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小班视听区可投放教师、父母或同伴的故事录音,以亲近感抓取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环节三:梳文栉字 升华经验
一切的教研都是为了让实践获得提升,散若天星的策略并不利于一线教师在日常活动中精准对应,所以张园长和陆园长的梳理引领至关重要:①各区域中无论游戏设计还是环境创设都必须抓准领域特质,《指南》和《关键领域经验》等专业书籍是不二准绳。②阶段性的游戏设计必须依照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发展需求延伸进行,而不是教师的“一家之言”。③与游戏对应的支持性环境必须紧密相连,可视可及,距离甚远的环境不具备价值意义。④语言区内操作材料的投放应产生辅助理解的积极作用,而不是造成幼儿游戏负担。
切磋琢磨方成玉,学思悟行绽芳华;每一次教研都是无数思维火花的碰撞,碰撞出茁壮成长的契机,成长出笃行思远的意志,带着这份无畏向前的意志安幼的师生们将不断拔节向上,携手共进。
(摄影:顾珺 撰稿:顾珺 审核:殷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