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幼儿园>>文章内容
教师成长系列:“建”幼之趣 “构”师之策
记安家中心幼儿园建构区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顾珺

  游戏是幼儿的“心理实验室”,建构游戏则是其空间思维、艺术创造及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场域。4月16日,安家中心幼儿园以“问题导向、理论支撑、策略落地”为原则,开展了一场覆盖大、中、小班的建构区深度调研,通过走进现场观摩真实案例的形式剖析问题、生成策略,推动教师从“看见游戏”走向“看懂游戏”。

  环节一:走进现场 有据可依

  走进中二班、小二班和大二班的建构区,一幕幕生动精彩的游戏画面跃然眼前,小班幼儿的建构现场是愉悦投入的,依托固有主题和自主兴趣,孩子们边解说边拼搭,呈现了一个个可爱的作品;中班幼儿的建构现场是灵活多变的,随着建构进程的不断深入,他们的建构计划也在不断改变,充满了未知的神秘性;大班幼儿的建构现场是有序自主的,分工明确、有商有量、各司其职是他们建构游戏的真实写照。区域内的墙面环境也体现了幼儿的年段差异所带来的需求差异,大班幼儿能力较强,所以环境重点呈现幼儿的自主思考;中班幼儿计划意识不明显,所以环境中融合强化游戏计划制定的重要性;小班幼儿自主游戏能力相对欠缺,所以环境呈现幼儿游戏中的多元需求。

  环节二:抛掷问题 有物可研

  跨出现场,视角转化,观摩后的审视评价是调研的重点环节;主持人沈老师以“在现场你看到的环境是否与近阶段幼儿游戏相符?是否呈现幼儿游戏过程与经验?”和“结合游戏现场献计献策,如何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让幼儿进行深度游戏?教师提供哪些支持?”两个问题开启研讨,老师们依托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储备,指出了三个班级在材料投放、环境创设、幼儿状态以及教师指导方面的优缺点:小二班的自然物拼搭材料丰富为幼儿的游戏拓宽了想象的广度,幼儿的游戏专注度以及自主思考都让人眼前一亮,但地面积木建构幼儿的能力与计划不匹配,教师需进行及时介入指导和幼儿的前置经验提升;中二班的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体现了幼儿的思考和改进,但教师的指导介入不及时、环境支持也不到位;大二班的建构游戏整体是理想自主的,不足之处在于万能工匠中幼儿对于材料不够时的以物代物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现场出现了材料不够游戏就停摆的状况。

  环节三:提炼方法 有策可循

  活动最后,陆园长对本次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提升。她肯定了三个班级老师在建构区游戏实施中创设主题式建构的情境化引导作用以及环境支架追随幼儿的理念意识,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对应策略:①教师的观察还不够聚焦和有效,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幼儿当下的需求和能力发展阶段,教师应当多以参与者的视角观察反思幼儿的游戏,从而了解幼儿真正的需求以提供对症的帮助。②支持性环境要体现“幼儿的能力闪光点”,精选呈现内容,要真的能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学习。同时关注建构区本身的区域特性——发展建构能力,环境中可呈现“近阶段需突破的建构能力点”,逐步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她鼓励教师们将本次调研活动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QQ图片20250416170954.jpg

  本次观摩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现场的“显微镜”,更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器”。通过观察、反思与理论重构,教师们重新审视“玩中学”的真谛。建构区的价值不在于作品多么精美,而在于幼儿在倒塌与重建中生长的思维力量。未来,安幼将持续以游戏研究为抓手,让每一片游戏材料都承载幼儿发展的无限可能。

  (摄影:钱卫娟  撰稿:顾珺  审核:殷丽珍)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