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总结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成长,优化课程实施,春江幼儿园中班组于 2025 年 5 月 6 日中午在何颖老师的主持下齐聚西苑会议室开展了《走进自然、拥抱春天》主题的后审议活动,活动围绕三大环节展开。
环节一:回顾过往,明确方向
活动开场,主持人何颖阐明了本次后审议活动的重要目的,涵盖梳理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关键经验、研讨课程实施问题的优化策略以及完善主题目标与活动设计,以此增强课程与中班幼儿发展需求的契合度。紧接着,教师们一同回顾中审议阶段的情况,发现幼儿对春天标志性事物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初期网络图进行了调整,在 “探秘生命” 主题下新增支线,并分组研讨出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课程实施路径,为后续探讨幼儿在调整后活动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环节二:聚焦案例,共话成长
在这一关键环节,教师们围绕“春天的动物”和“幼儿园的花”相关案例展开深入交流,分享幼儿在活动中的趣味故事与宝贵的经验生长点: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方面,多个班级分享了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完整呈现了幼儿在“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观察比较—交流结论”等过程中激发科学探究兴趣、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在观察表征能力提升上,老师们通过案例引导幼儿深入观察、提供记录载体和拓展观察维度等方式,助力幼儿观察表征能力的发展;在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方面,老师们在支持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创设情境、提问引导、鼓励表达、整合资源和拓展延伸等多种策略。此外,老师们结合案例讨论了课程的发展,认识到课程的发展依托教师的观察与支持,既源于幼儿的发展,又服务于幼儿的发展。
环节三:反思调整,优化课程
最后,教师们结合前期讨论内容,对主题目标、网络图和活动内容及形式进行全面反思与调整。在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中,清晰明确了部分目标与幼儿经验生长点的紧密对应关系。针对网络图和活动内容,重点讨论了 “春天的美食”“春日艺术展”“我和春天合个影” 等支线活动。
对于 “春天的美食”,考虑到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幼儿园及周边野菜资源匮乏以及未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等问题,同时结合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教师们认为该活动更适宜作为亲子或家长助教活动开展。对于 “春日艺术展” 和 “我和春天合个影”,虽然未作为独立支线活动开展,但已在日常区域活动、小组活动、班级生成活动以及亲子活动中有所渗透,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们决定保留这两个活动,后续可根据幼儿兴趣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环节四:引领提升,明方向
在活动尾声,陈梅芬副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点评引领。她首先充分肯定了活动的亮点:主持人凭借良好的专业功底,在现场能够敏锐捕捉问题,有效引导参与者深入思考;负责小结的老师则展现出扎实的专业能力,对活动内容进行了深度提炼,围绕课程发展,针对幼儿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见解。
随后,陈梅芬副园长提出了明确且具体的建议。她指出,后审议的核心在于审视课程成效,重点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与课程内容的适宜性。在课程目标案例呈现方面,应融入孩子的表征对话、视频影像等丰富内容,让目标达成情况更加直观、生动;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需注重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确保课程既能有序推进,又能灵活应对幼儿的兴趣与需求。
最后,陈梅芬副园长还规范了故事案例的撰写格式,强调案例需涵盖实施途径、活动背景、教师支持策略三个关键部分,为后续案例撰写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向 。
本次后审议活动使教师们对《走进自然、拥抱春天》主题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明确了幼儿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优化的方向,为后续课程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撰写:徐菊 审核:何颖 图片:陈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