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天生好奇的科学家,科探区是他们验证猜想的伊甸园。为深挖科探区教育价值,理清教师创设思路,安家中心幼儿园于5月8日上午开展了大、中、小班科探区区域游戏现场调研活动,以“观摩-反思-引领”的闭环教研模式,探寻幼儿科学素养培育的新路径。
环节一、游戏现场观摩:童趣与智慧交织的探索图景
本次调研以“分层观察、动态追踪”为原则,聚焦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科探区的游戏行为与教师支持策略。大三班以“香”为题,教师提供了多维度的游戏材料,让孩子们在科探区这一方小天地里体验了“浸香”、“炼香”和“制香”的古今交汇,以动手操作深化科探视界。中三班以“小小科学家”作为区域主题,从管道探索、电路设计、磁力对抗和惯性初探多方向发展,为幼儿打开了物理科学的大门,助力科探精神的生长,小三班以幼儿当下兴趣开篇,观察蚂蚁、探究沉浮、酸碱作用等游戏以有趣生动的情境和直观立现的结果,成功抓住了幼儿对于科探区的兴趣,培养科探意识的萌发。
环节二、深度教研:在思辨中建构科学教育新认知
身入现场后,就要依据所视开启所思,老师们通过“三维度分析法”(幼儿行为、材料投放、师幼互动)展开结构化研讨,提炼亮点、剖析问题、共商策略。游戏中的幼儿无疑都是投入且专注的,对于当下的游戏有着明确的目标;发现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存在差异但符合当下年龄水平的,小班的幼儿需要教师的辅助与提示共同深入游戏、中班的幼儿能自主发现问题但怯于尝试害怕失败、大班的幼儿更倾向于自主探索开辟游戏方法。在材料投放和支持性环境创设上能够看出教师的思考与行动,但仍缺乏取舍,教师应当给予观察后给予幼儿真正需要的支架与能够引发后续探索行为的游戏材料,不能一股脑地倾泻给幼儿。
环节三、领导引领:从实践现场到教育哲学的升华
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火花四溅的,需要凝练才能成为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引后期实践的方向。张园长和陆园长分别从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多元材料提供的重要性切入,总结了几条科探区游戏创设方针:
1. 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必须是完备且高于幼儿的,对于区域内实验游戏可能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都要在游戏投放前掌握熟知,才能应对支持幼儿探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2. 对于科探游戏中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和能力生长点要把握清晰且明确,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是科探区的重要目标之一。
3. 教师应当转变区域创设思维,“多变的操作”和“多元的可能”是能促使幼儿不断发展提升的优质游戏的绝对内核。教师应该研究材料而不是直接研究玩法,游戏材料投放应该是开放式的,开放的材料才能出现多种可能,最终达到多元玩法。
本次调研活动既是对科探区教育价值的再审视,更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体系的系统重构。当教师学会"后退一步观察",当材料成为"无声的导师",当教研真正立足儿童视角,科学启蒙的种子必将在游戏的热土中生根发芽。安幼也将继续以研促教,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科学教育新样态。
(图文:顾珺 审核:殷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