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一线教师心理危机干预意识与实操能力,切实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10月13日下午,省奔中于丽江楼报告厅开展《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五步法”》专题讲座,由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徐梦霞主讲。讲座结合真实案例与实操流程,为在场教师系统梳理校园心理危机的识别、评估与干预策略,打造科学可落地的“心理防护工具箱”。
讲座开始,校长李平深刻阐述了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校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必须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常态化工作体系,既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要以科学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支持与引导,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家庭幸福与校园和谐稳定。李校长的讲话为此次讲座奠定了重视、务实的基调,让在场教师提前感受到本次培训的重要意义。
接着,徐老师以三个令人痛心的案例切入,着重强调近年来未成年人极端事件频发,每一起悲剧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与伤痛。她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掷地有声地指出:“对教师而言,掌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不是‘加分项’,而是‘必修课’”,这番话让在场教师再次深刻认识到此次培训的紧迫性与现实必要性。随后,徐老师用“跷跷板”巧妙类比学生的心理状态 —— 正常情况下,心理状态能保持平衡;而当遭遇难以应对的应激事件时,这份平衡便会逐渐被打破。她进一步结合学者研究说明,心理危机的第二、三阶段是干预黄金期,若能在此阶段及时介入,可大幅降低极端风险的发生概率。针对教师们最为关心的“如何识别危机信号”,徐老师从生理、言语、行为三个维度梳理关键特征;同时特别提醒,那些成绩优异但背负较高家庭期待、近期受到处分,或是表面“开朗阳光”却在独处时状态欠佳的学生,其心理危机往往具有较强隐蔽性,更需要教师主动关注、细致察觉。此外,徐老师还系统讲解了“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五步法”,并着重强调“家校医协同”是干预成功的关键,建议与家长沟通时,要采取共情姿态,避免使用指责性表述。
讲座尾声,徐老师明确后续跟进要求:需每月复盘学生支持计划、评估干预效果,待学生状态稳定后转为常规关注,同时完整留存相关档案,坚决避免干预工作“虎头蛇尾”。她还分享了常州市 24 小时心理热线(0519-96111)与新北区心理求助热线(0519-89880234),最后以 “危机,是危更是机”作结,呼吁全体教师以坦然的态度、真诚的行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筑牢守护屏障。
此次讲座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实用的学习平台,更将心理危机干预的理念深度融入校园教育实践,为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保障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摄影、审核: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