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创新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会心树心理服务领衔人吴志伟老师应邀来到常州市滨江中学,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题为“师生情感连接,守护学生心理安全的生命之桥”的专题培训。培训由副校长孙晴晴主持。
吴志伟老师从日常教育小事谈起,指出:学生的问题行为不是教育者需要消灭的“敌人”,而是他内心无法言说的恐惧、焦虑、痛苦和未被满足的需求所发出的“求救信号”。处分不是终点,而应是系统性支持的起点,要从“惩罚与矫正范式”转向“理解与支持范式”。
之后,他结合具体案例,从多个方面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作了阐释:第一,学生出现行为问题,在启动纪律程序时,必须同步启动心理评估程序,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处分前”的心理面谈、风险评估。第二,处分期间是学生最脆弱、最敌对的时期,也是建立连接“危机即契机”的关键窗口,尤其要分离人和行为,表达期望与支持。第三,用“支持性计划”替代“单纯惩罚”,包括:认知行为重构、社会情感技能训练、修复性实践、学业与环境调整。他还列举了需要建立师生“情感连接”的其他重点人群,又建议:为情感连接“赋权、松绑”,做教师的“支撑者”。
吴志伟老师在总结时表示:由于家庭功能可能失调,学校就成了孩子获得救赎的“修正性环境”,而教师就是创造这个环境的关键人物,要看见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对一个与教师有着稳定而持久的情感连接的学生来说,主动学习会成为他生命向上的一种形态和习惯。这是人性和科学的必然反应和结果。
(图文:何宇鹏,审核:余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