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中学>>文章内容
双课联动,教研赋能:地理教研共探生命与环境的交响乐章
常州市高三地理市级公开课暨教研员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10-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婕

  2025年10月15日,常州市教科院在我校开展高三地理教研活动,市教研员顾松明及龙城地理新青年教师前来我校,共研地理教学新路径。

  第一节,地理教师孙思呈现了题为《解锁植被演替的秘密——以长白山为钥》的精彩一课。

1.jpg

  孙老师以长白山火山喷发的震撼视频创设情境,生动展现了该地区从“地狱之火”到“生命绿洲”的环境巨变,自然切入主题,学生朗读植被演替的概念。随后,她巧妙运用两段短视频及校园里水生植物的实景照片,清晰地阐释了初生演替的两种类型——陆生演替与水生演替。课程核心环节,孙老师以典型试题为例,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植被演替的“幕后推手”,系统剖析了土壤水分、盐度、肥力等关键地理要素的作用,并引导其完成总结归纳。最后,课堂升华至植被演替对生态的深远意义,圆满达成教学目标。

  孙老师这节课基于地理主动跨界,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整节课节奏明晰,既有知识的深度,更有育人的温度,展现了执教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力与创新的课程设计。

  第二节公开课,由常州市一中罗寅昊老师执教,课题为《要素联动塑造高原,生物适应诠释整体》。课程伊始,罗老师以青藏高原面与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对比图片、以及青藏铁路的修建为引,巧妙地将学生带入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探究中。他紧跟时代,借助当下热门的AI技术,提出一个新颖问题:“若要用AI生成一张真实的青藏高原图片,需要输入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关键词?”此举瞬间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过渡到核心环节。

4.jpg

  随后,学生分为两组,开展“探秘高原之舟——牦牛与风之信使——蒲公英”的小组合作任务。同学们利用课前下发的资料卡,通过热烈讨论,成功推演出牦牛与蒲公英在藏北高原与藏南河谷如何与当地环境相适应,并进一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科学推测了二者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在扎实的探究之后,罗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完成一道高考真题,实现了学以致用。课程尾声充满诗意与温情:罗老师告知学生,手中的任务卡片里藏有真实的蒲公英种子,可以带回家播种,静待花开。

  罗老师的课设计新颖,启发性强,教学设计不落俗套,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课程超越了知识讲授,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中提炼“整体性”原理,并应用于预测未来情景,显著提升了综合思维与推理能力。他将抽象的地理原理具象为生命的成长,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科学与人文关怀的种子,深刻体现了地理课堂的育人温度。

  课后,教研员顾松明开设了专题讲座:《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地理试题编制与教学探究》。

10.jpg

  他提出,2025年高考地理试卷与以往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强调了地理学科的差异性与相似性。试卷设计需融入猜谜元素,强调学生的思考和素养提升。提出了高三地理复习的三个转变:从教师主讲向学生主思转变、从覆盖教材向提升素养转变、从机械刷题向精准突破转变。强调试题编制能力的重要性,包括情境创设能力、设问编制能力等,同时指出命题时需避免科学性错误和思想政治红线问题。

  撰稿:王婕  摄影:王婕  审核:潘采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