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新闻>>中学>>文章内容
新北区初中生物五线融合推进活动——跨学科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赵安

10月17日,新北区全体初中生物教师齐聚在我校,开展了新北区初中生物五线融合推进活动。活动内容首先聚焦课堂,由我校生物教师王萌老师就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制订合理的青少年膳食计划》一课开展公开课教学,再进行全体教师评课交流学习。

在我校生物教研组共同努力下,成功开设了一堂题为《青春“食”光,营养同行》的生动有趣的公开课。课程一改传统教学中单纯搭配营养的模式,将课堂变身成为“营养设计师”的工作坊,引导学生在探究与协作中,融合了数学、统计学、营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亲手为自己规划科学合理的一日三餐。

 


 

 

本次公开课精心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个核心活动,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理论-实践-创造”学习历程。课程伊始,学生们并未直接接触食物,而是化身为“数据分析师”。他们根据老师提供的青少年每日营养需求参考数据,结合自身体重、活动量等信息,动手计算各自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具体需求量。这一环节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迈向具体的数字,深刻理解了“我需要什么”以及“需要多少”,为后续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明确了需求,下一步便是寻找“原料”。在第二个活动中,学生们分组合作,扮演起“营养侦探”的角色。他们需要借助课前收集的食物成分表,快速找出富含蛋白质、优质脂肪、复合糖类及各类维生素的日常食物。课堂上讨论热烈,同学们在搜寻与辨析中,将枯燥的营养素与琳琅满目的食物对上了号,成功绘制出一张实用的“营养食材地图”。有了清晰的“蓝图”和丰富的“地图”,课程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小组合作,初步确定食谱。各小组需要综合前两个活动的成果,将计算出的营养需求量与查找到的具体食物进行智能匹配与创意组合。同学们热烈讨论,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学的营养知识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份份兼具科学性、可行性与美味的一日三餐食谱初稿。

 

 

课程结束后,王萌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课程的设计思路,她提到本次课程的呈现离不开背后整个教研组的共同努力,跨学科实践课程的备课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极具价值的工作。它不仅仅是几个学科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能力。整堂课设计了真实的、项目化的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理论-实践-创造”学习历程。

F199EE6AB2447C30D43B3981E46423F6.png 

薛家中学的张丹老师分享道:在本节跨学科课堂上学到了很多,例如在之前的课程中比较注重营养的搭配,并没有考虑到能量与营养之间的必然联系,本次课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计算能量需求进而得出摄入营养物质的量,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也充分体现了跨学科思维。

魏村中学陆红梅老师提到,本堂课是一次比较精彩的呈现,也真正的体现了五线融合,整堂课从真实的情境出发,并将情境贯穿到底,通过任务驱动,解决真实的问题,真正做到了有问题、有解决、有评价,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她建议对于课堂活动一的安排是否能与第2课时进行调整,鼓励大家进行尝试和探索。

 

最后,新北区教研员张梨老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就新教材、新内容以及跨学科活动实践活动展开,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如何促进生物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跨学科实践课程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也鼓励大家在今后随时交流与碰撞。

49B55AAA75D5209B44C750D626F7EC9E.pn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