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常州电视台记者走进奔牛初中,实地采访报道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开展情况,用镜头记录同学们在田间劳作的鲜活场景。
在学校专门开辟的劳动实践基地内,一派热闹的劳作景象:同学们分工协作,有的弯腰在田间仔细拔除杂草,有的手持水壶为青菜、萝卜等农作物浇水施肥,还有的拿起钉耙,小心翼翼地为树苗松土。尽管额头渗出汗珠,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专注与喜悦,忙得不亦乐乎。
采访中,同学们纷纷分享劳动收获:“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我们不仅学会了拔草、松土这些实用的劳动技能,还把课堂上学到的物理、化学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比如知道了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和光照原理,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了。” 还有同学感慨:“亲身参与劳动后,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平时工作的辛苦,也更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学校学生发展处沈小丽主任向记者详细介绍劳动实践基地情况。她表示,后续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基地运行机制,推行“分田到班”制度,鼓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带领同学们定期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大家在亲身劳作中感受劳动乐趣,品味农耕文化,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除了劳动实践基地的常态化运营,奔牛初中还将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结合。作为农村初中,学校始终致力于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2024年10月,学校申报的“‘农耕文化’导向下农村初中课后服务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成功获得省级立项,目前已有序展开研究。巧合的是,记者采访当天,课题组恰逢召开核心成员课题研究推进会,围绕课程开发、活动设计等内容深入研讨,为后续农耕文化课程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采访最后,恽雪锋副校长接受采访,介绍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具体举措:“作为常州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学校正以劳动实践基地和农耕文化课题为重要抓手,创新打造‘农耕思政课’,在现有示范基础上持续深化劳动教育,全力推进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提质升级,为学校新优质建设注入动能,助力全校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撰稿:赵军;摄影:赵军;审核:时佳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