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融合新路径,10月23日上午,我校成功举办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学科深度融合教学实践活动,高一(1)班为上课班级。活动由语文学科部赵子琦老师与音乐学科部潘星妤老师携手执教,创新采用“语文品读 + 音乐演绎”双课堂模式,引领学生在诗乐交融中领略经典魅力,在学科联动中开拓思维视野。课后,语文、音乐学科部同步开展联合研讨,为我校后续跨学科教学实践筑牢基础。

在语文课上,赵子琦老师以“情感解码”为教学核心,引领学生逐段研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她精心设计了朗诵脚本,引导学生以文本为根基,逐句剖析词句中蕴含的情感脉络,逐段梳理诗词所承载的历史厚重与人生感慨。课堂上,学生们从“大江东去”的雄浑奔放,到“乱石穿空”的磅礴震撼,再到“人生如梦”的深沉感慨,在反复诵读与细致品味中,精准捕捉苏轼的情感变化,深刻领悟词作的豪迈意境与哲思意蕴,为后续的跨学科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文化认知基础。


紧接着的音乐课上,潘星妤老师以青主先生改编的《大江东去》为教学载体,将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与音乐表达巧妙融合。潘老师引领学生逐段剖析歌曲的旋律走向、节奏变化及情感传递,引导学生从苏轼的心境出发,体悟音乐中“豪迈与苍凉交织”的情感内核。学生们在学唱与感悟的过程中,以旋律为纽带,进一步深化了对经典词作的理解,达成了“诗”与“乐”的无缝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歌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两节课后,语文组与音乐组在教工之家开展了跨学科教学研讨会。赵子琦与潘星妤两位老师分别分享了教学前的准备与思考、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感受及教学后的反思,并围绕“如何通过学科联动深化传统文化理解”展开了深入的交流。音乐学科部部长潘雪梅、语文学科部部长刘超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分析了此次跨学科融合活动的创新性与实效性,指出活动打破了学科壁垒,使传统文化成为连接不同学科的纽带。同时,两位部长还结合教学实践,畅谈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展望,为后续跨学科教学的推进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活动以经典为媒、以融合为径,不仅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为我校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我校将持续深耕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绽放异彩。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打印文档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