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艺课堂”立足生本思想,呼唤课堂回归,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12月5日,迎着冬日的暖阳,“创新优质”评估小组的专家们来到新北区实验中学。他们深入课堂,听课15节,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道法、历史、地理、生物、美术、信息等学科。
曹华老师的生物课《生态系统的组成》紧扣核心概念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兴趣,利用模拟构建生态鱼缸活动,用一系列巧妙的问题串起了整个课堂。
何姝勤老师执教的《开放互动的世界》以中国进博会为背景,进行主题式设计。她通过生活化的情景一步步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学习、互相交流融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胥亚丽老师执教的《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赏析》以17-20世纪的西方主流静物画发展为明线,以探寻画面中传递的生命意义为暗线,以美术语言元素变化为抓手,展开自主、开放的探究活动,教师教学方式新颖,学生语言灵动率真,为新北实验打造“仁艺”课堂找到新高度!
汤久妹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直线》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从小学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一步探究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整节课以学生为主角,合作探究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动手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宋昊老师执教的《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利用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会议作为背景,展开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的话题,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伍小艳老师执教的《用表格布局网页》,从地铁1号线着手,探究任务层层推进,学生热烈讨论,教师适时解疑,让学生从疑惑,到释然,到内化,学生作品完成优美,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高婷老师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由学生做主角,用战地记者报道的形式将长征路上的重大战役一一展示,同时辅以多媒体、地图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阐述史实,于史实中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升华,充分体现了历史课堂的论从史出,史情结合。
张英老师执教的《串联电路故障分析》,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活动、归纳总结,实验设计环环相扣,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托,但又不拘泥 于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知,让学生始终参与课堂,积极性很高。
季华伟老师执教的《长度的测量》一课,基于学生经验,从学生身边的测量工具入手,由学生对长度估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长度的准确测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开展教学。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掌握了科学的测量长度的方法。季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完整地展现了长度测量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
张晓桃老师利用数字化实验信息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她执教《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从身边常见的锈引入新课,创设生活化情景,整堂课被注入了活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王唯亚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带领学生步入天上的街市,畅游在郭沫若先生瑰丽的想象世界中。吴莺老师讲苏州园林,锤炼语言,品味文化,诗意栖居。孙丽芬老师多元解读,读人生,读社会,读人性。
颜淑情老师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情境,以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小游戏、表演、“记者问答”等教学设计达到了英语口语化的目的。整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老师们以“仁艺”为核心,以学科素养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学在课堂、练在课堂、思在课堂,形成课堂新样态,彰显“仁艺”课堂开放,自主、灵动的魅力。
(撰稿:杨洁 摄影:张美荣 审核:徐寒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