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徐春凤>>课例研究>>文章内容
师“夷”长技 苦中求乐
防疫趣味语文作业反思
发布时间:2020-02-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春凤

疫情当前,在“停教不停学”口号的带动下,网络直播课程风生水起,各大短视频软件上大型网课翻车现场层出不穷,网上授课本是当前形势下的无奈之举,用心良苦,然而这个“明日之星”的宝座还没来得及坐稳,就在广大的反对声中被迫喊停,要说原因其实显而易见,自从有了网络,有了网游,全国数以万计的人民教师们都不得不和网游在学生的个人时间上作斗争,“网”上授课?这不等于是放虎归山?网络游戏为何让家长老师“谈虎色变”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战胜敌人,必得先了解敌人。网络游戏是如何一步一步偷走学生的“心”的呢?为了深入敌人内部,我决定以身犯险,首次开始了我的游戏之旅,也算小有收获。

首先不得不承认,学习是有难度的,也是很枯燥的,但是如果认为游戏没有难度可就大错特错了,许多学生为了在游戏中顺利通关甚至不惜上网找攻略,向同学请教,还要玩到半夜甚至牺牲睡眠时间,这种“刻苦”精神叫人不得不感叹,要是用在学习上得多好,要说学生不学习就是懒,就太冤枉了。要是说游戏难度很高,那又更加不准确,经常有人在游戏中发现跟自己“战斗”的对手正是一群“斗志昂扬”的小学生。就是因为这种既设置难度,同时难度又在学生能够可控范围之内的障碍让学生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了存在感和价值感,加上及时的正面反馈和有趣的情节设置,一张张铺满红色叉的试卷,一句句疾言厉色的批评又怎么能留够住学生的心呢?即便是畏惧老师的威严不敢造次但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网游中找找存在感。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不妨放下身段,去汲取“对手”身上的“优点”,或许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要布置难度适宜的作业,给学生以“可控感”,疫情当前,我们每个人都在战斗,足不出户,也是一种家国情怀。七下教材中有一篇《木兰诗》,花木兰是一位忠孝两全的巾帼英雄,她是一个有大义的人,不慕名利,她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她在“大难”面前的勇气和担当与我们这次疫情中的需要的精神不谋而合。为了更好地结合教材,第一天,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就是熟读《木兰诗》,没有其他的要求,只要读准字音,但要求必须声情并茂,有肢体动作,并以视频的形式提交。因为要求简单,大部分学生都很乐意完成,有的同学甚至配上了背景音乐,让整个朗读过程充满了情致。为了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也获得“成就感”,我对他们提交的作业大都采取鼓励为主的反馈形式,部分优秀作业在班级群中进行表扬。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完成了对文章以及翻译的初步自学。接下来就是翻译了,这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而且远程检查学习任务难度较大,于是我决定放弃较难的目标,退而求其次选择较易达成且更具有趣味性的小目标,让学生在不改变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改写《木兰诗》,学生愿意想象,更喜欢想象,思维活跃,而要完成改写的作业,就必须透彻掌握文言文的翻译,同时对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掌握,一石二鸟。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班上一位经常要催交作业,时常与老师打“游击战”的同学第一个提交,想象大胆相比其他同学还要更胜一筹。我立即将他的作业发布在班级群中进行肯定。接着是背诵原文了,同样的,这一项任务方便检测但内容枯燥,我想换一种更有趣味的方式,于是干脆让学生去读,熟读成诵,我下载了名家诵读的视频上传到网上,让学生去模仿她的语气语调,在模仿中进一步熟悉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接着是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我采用的方式是写为木兰“写评语”,不过不是以自己的口吻,而是以文中人物的口吻,比方说文中木兰父母的口吻,战友的口吻,天子的口吻或者弟弟的口吻等等。结合当下的疫情形势,正是由于千千万万个像木兰一样有家国情怀,致个人安危于不顾,敢于担当,情操高尚的人,我们才能在“大难”面前有了勇气,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当然就如同电视剧的人物设定,有正面的英雄,也有反面的典型,有人为疫情赴汤蹈火,就有人做着往他人门把手上吐口水,有人危难之中倾囊相助,更有放下往日恩怨的国际援助,这些事例不胜枚举,于是我让同学们借此契机,根据这次疫情中感触最深的人或事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由于情况特殊,这几天的作业布置,都没有硬性要求必须完成,对于没有按时提交的同学我也没有加以催促,不过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完成,尤其是一些平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同学,这些难度较低的作业要求仿佛“很合胃口”,我也借此机会多加鼓励。来日方长,慢慢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他们在学习中的无助感和挫败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力,我想这大概也是徐老师让我们布置这次防疫作业的初衷。

 

作者:吕墅中学  史幸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