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剖析与需求
在第一次成长营活动中,导师吴园长要求我们每一个成员去对接省、市、区“三名工程”的培养要求和目标。在前期的申报中,还真没有去关注。在假期里,通过百度搜索了一些省、市、区的相关信息来读,例如,常州市的“三名工程”培养目标中有几个关键词“素质优秀、业务精湛、能力全面、适应新时代常州教育发展需要”,新北区“三名工程”目标是“培育教育领军人才”,五级梯队、称号有所晋升等。除了这些信息,还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一些关于学校中层管理者的研究文献来读,重点阅读了《学前教育研究》上发表的一篇《幼儿园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和表现特点》,文中指出幼儿园中层管理者胜任力包含三维度十要素:专业胜任力(业务力、学习力、科研力)、管理胜任力(内省力、执行力、领导力)以及良好的人际胜任力(关怀力、沟通力、包容力、调适力)。对接阅读到的这些目标和要求,也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制定自我发展目标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园所岗位工作现状:先说一说目前我在园所的工作岗位。我从事幼教工作10年,在管理岗位上是一个新手,2019年9月之前在教科研岗位上,负责园所的一项统领性课题的研究。2019年9月后,岗位调整至课程管理处,开始做课程研究的工作。基于集团化管理下园所组织机构的设置,无论是做教科研工作还是课程研究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向上要明晰园领导的园所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结合自己的条线工作,做好计划、目标与措施等。横向,和园区保教主任们一起携手做好条线上的工作并结合各园区的实践情况,分析反思调整。我基本是不涉及向下这个层面的管理工作的。
基于我的岗位工作现状,我就围绕省市区的要求和目标以及幼儿园中层管理者胜任力的三维度十要素来自我的优劣势剖析。
优势:管理者胜任力的三个维度之一的专业胜任力包含业务力、科研力和学习力,我从事了好几年的教科研工作,过程中也不断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科研力和学习力。这想这算我的优势吧。
劣势:首先,有惰性,对自己无规划;其次在业务这一块比较窄化,只关注自己这一块的内容;再次就是管理这一方面该是新手,能力以及策略方法等还不具备,需要学习实践;最后就是人际胜任力,这一项能力对于中层管理来说非常重要,反思这也是我比较突出的劣势,由于自身性格的关系,我是一个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人。
自我期待与内心需求:在第一次活动中,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吴老师说的人是要有魂的,要问自己内心的需求,要成为怎样的人。
1.自我改变的需求。首先我觉得我自己需要有一种信念和规划,一种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信念和规划。看了群里的推文,反思一下,从来也没对自己进行什么规划,惰性、随遇而安、拖延症等等,不好的一些习惯和思维、行为模式还是很多的。需要去改变。我想在成长营三年的学习中,导师、同伴有很多我学习的榜样,会给我很多的影响。
2.结合省市区要求,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就工作岗位而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课程研究能力以及管理的能力;就个人发展而言,梯队、职称的晋升,课题、论文的撰写和积累等等。
3.对成长营课程内容的需求。首先,在第一次活动中,吴老师提到课程内容要全面,后勤、保育等等都要关注,这也是我以前没有去关注的。其次,也希望能有一些跨界的知识、思维模式等的渗透,比如这一次作业中关于建模、流程图等的一些学习和尝试。拓宽自己的视野,为达成“能力全面、适应新时代常州教育发展需要”的目标努力。
二、我与成长营的关系梳理
下面尝试用两个简单的图阐述我理解的“我”“我的园”“我的岗位”与“成长营”的关系。对于关系的思考和梳理还比较粗浅。先用简笔画和简单的图表来表示。
(图一)
(图二)
先说说图一:这是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想法,我觉得我就像那株不成熟的小树苗吧,还有很多不足和成长的空间,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管理能力。我的园还有我的岗位就是我成长的土壤和平台,三年的成长营学习(包括保教业务和管理能力)就是成长过程中增添的灿烂的阳光和滋润的雨露,在过程中,需要生长的内驱力,需要有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的信念的驱动。通过成长营这样的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定会有所成长,有句话说“化作春泥更护花”,自己的收获和成长也会让我胜任自己的岗位,更好地服务园所。
再说说图二:青年骨干成长营这个平台需要三方面共同努力,三力共驱,首先是自我的内在生长力,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等,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自己所在园所的支持力以及成长营导师、团队的引领力也能助力自我的成长和成长营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