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徐春凤>>活动简报>>文章内容
网上导学方案,有方亦有趣
记徐春凤名教师成长营第四次营员活动
发布时间:2020-03-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春凤


“疫”期间,学不可误,特殊的时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担当和责任,老师们需把线下课程搬到线上,并保证学习效果。

为加强每一位营员基本技能的锻炼,磨练教学内功,成长营助理陈亚老师布置了网上导学方案作业。要求每位营员选择一篇所年级的课文,设计一个网上导学方案七年级侧重设计,八年级侧重的体现,九年级侧重1+X的文言文教学思路

网上导学方案以表格形式展示,分为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资源技术支持、评价与反馈四项。方案整体具有有趣好玩的特点,学习活动设计要有指向性明确的动词,重视过程,重在实效,便于学生操作。

IMG_0967(20200303-163810).JPG

集思广益以趣促教

成长营的各位老师围绕“趣”集思广益,为保证线上教学能顺利开展,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研究,不照搬以往线下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出适合学生居家学习的导学方案,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把学生调动起来。

孙霞老师设计的《木兰诗》导学方案,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衬词( 、啊、呀、啦、 那个)加在合适的位置读一读,动词选择要有利于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将朗读音频上传分享,充分尊重学生的直观感受,用朗读激发学生学文言的兴趣。

示例(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趣味朗读):唧唧(那个)复唧唧,木兰(呀)当户织。不闻(那个)机杼声(哟),唯闻(那个)女叹息(啊)。

柯春燕老师设计的《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方案,以听朗诵观看动画激发学习兴趣,反复朗读演读、研读培养文言语感,还联系当前实际让学生发表观点,个性表达,随后选择一位自己了解的同学进行吐槽后给予上传班级QQ群

朱栋梁老师设计的《回延安》导学方案充分考虑学生无课本的现状,利用电子书让学生在本子上进行批注,再用拍照分享或话筒传音等手段交流沟通。

小妹老师设计的《黄河颂》导学方案分六个联系课文内容并且结合当前的抗疫形势,适时地培养学生不仅要热爱祖国的山河,更要有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

裴婉扬老师对《卖油翁》一文设计进行反思,她说道一开始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在古代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才是合格的君子,以问促思,调动积极性;上课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人物形象,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深入探究部分,通过对文本角色的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发散思维、深入理解的目的。

营员们群策群力,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他山之石,以评促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可以得到很多新的思考。在陈亚老师将营员们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统一上传至QQ群后,营员们纷纷下载他人的优秀设计进行浏览、学习,同时还对这些教学设计进行了评价,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大家对教学的思考。

孙霞老师认为王小妹老师的《黄河颂》导学设计由读开头,以读结尾,让学生读中悟,悟后读,首尾呼应。在读之前,观看黄河奔腾不息的视频,可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激发他们身上的民族自豪感,为朗读奠定情感基础,更好地让学生“读出感情和气势”。王老师的设计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最后以活动结束这节课,评出“优秀朗读者”,并有奖励,趣味性强,吸引力大。

吴艳玲老师认为朱栋梁老师的《回延安》导学设计以播放民歌的形式进行导入,创设“回延安”的特色情境,让学生沉浸到课文的具体内容之中“歌”与“歌”相得益彰。以分享评价学生的朗读音频为作业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趣中学,在趣中做。整体的设计内容比较充实问题具有可操作性。

彰显智慧,以专而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不断更新理念,开拓创新,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趣味,喜欢语文并从中汲取营养。导师徐春凤说:趣在生活为“情趣”,趣在教育为“乐趣”,趣在教学为“智趣”,趣在成长为“志趣”她更是对营员们的导学方案进行细心的点评。

孙霞老师《木兰诗》设计徐老师的点评:一开始用加恰当的衬词读出民歌之味的这一朗读方法,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然后观看视频,扣住关键词句,分析木兰英雄气概儿女情怀,学习要求具体实在而且操作方便;接着尝试谱曲唱一唱,评最佳歌唱家,让隔着屏幕的学生深深被老师吸引;拓展资料部分,详细又紧扣文本,关注文化内涵最后木兰颁奖词读写结合提供了路径。这是一篇很好的教学案例设计示范好操作,好玩,有趣。

李念老师《唐雎不辱使命》设计徐老师的点评: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大要素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李老师的《唐雎不辱使命》紧扣这方面,在梳理完文后,从了解一个故事(简要概括故事情节),学习一种技巧(唐雎与秦王舌战的语言技巧),分析两个人物,知晓几个外交官这几方面教出了这篇文章的重难点。尤其在分析人物时,诵读手段多样默读,个别读,指导读,齐读,分角色读。读得深入,读得透彻,言意融合,兴趣盎然。

IMG_0966(20200303-163624).JPG

趣为灵魂,聚力前行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的“五重”语文教学观》一书中用“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概括了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讲究趣味性。正如徐老师所说,字拆为两个部分:从“走”到”,走用脚取用手,手脚并用重在体验,要在活动中体验,过程就是乐趣“取,把取得的知识和能力带走,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这是收获之趣。

当前,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已到关键时刻,但时间不等人,营员们网上导学方案有方,达到合理安排,学有所得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携手、聚力前行。

 

作者:潘胜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